航天|一周投融资亮点:资本向自闭症康复领域倾斜;银河航天晋升“独角兽”;北上粤投融资活跃度最高

每经采访人员:唐如钰 每经编辑:肖芮冬
据清科私募通数据 , 截至本周五下午 , 最近一周(11月14日~20日 , 下同)共发生并购、上市和投资事件138起 , 涉及总金额540.83亿元人民币 。 其中 , 并购事件49起 , 披露交易金额78.18亿元人民币 。
本周上市企业11家 , 总募资金额244.20亿元人民币 , 涉及金额较大的上市事件为11月19日 , 融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 发行价11.60港元/股 , 募集资金总额为80.04亿港元 。 此外 , 近两年因头部电商主播以及KOL带货而大火的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同样于11月19日挂牌纽交所 , IPO募得资金6.17亿美元 。
本周上市企业列表 图片来源:清科私募通
其余78起均为投资事件 , 披露投资金额事件65起 , 共计218.45亿元人民币 。 从交易事件地域分布来看 , 本周活跃度最高的仍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 , 分别占总交易量的21.7%、13.0%和12.3% 。
本周投融资活跃度Top5地区 数据来源:清科私募通
本周创投市场亮点主要来自硬科技、医疗健康和食品领域 。
“大米和小米”完成C轮融资
11月18日 , 专注于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康复平台“大米和小米”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 据悉 , 本轮由奥博资本(OrbiMed)领投 , 万物资本、浅石创投等机构跟投 , 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
由于社会大众对该自闭症缺乏认知、持有偏见 , 以及教育系统缺失等问题 , 长期以来自闭症患者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 。 早在2015年 ,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雁华就曾公开指出 , 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 , 其中0~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余万 , 并且我国自闭症发病率正不断攀升 。 与发病率攀升相悖的是配套专业康复机构的不足和治疗师的稀缺 , 亟待更多从业者与资本的参与 。
据悉 , 大米与小米成立于2014年 , 是一家孤独症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康复的服务平台 , 并先后获得达晨创投、元生创投、万物资本、浅石创投等机构的投资 。 过去6年里 , 该公司已在国内10余个城市开设自闭症干预康复机构 , 培养了700余名康复师和治疗师 , 服务上万名自闭症儿童 。
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姜英爽表示 , “中国孤独症人群超千万 , 其中14岁以下儿童群体超过200万 , 国内现有的专业康复机构远不能满足需求 。 本轮融资完成后 , 大米和小米将启动‘服务百万孤独症儿童家庭’的新战略 , 兼容并蓄国内外先进的干预康复理论和方法 , 以大数据、机器学习为助力 , 发展成为儿童成长发育提供优质服务产品的头部公司 。 ”
据了解 , 本次融资将被其用于推进干预康复产品研发和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制定 。
“银河航天”估值近80亿
马斯克与SpaceX的成功让全世界看到了商业航天的巨大潜能 。 近年来 , 在技术与市场的驱动下 , 本土商业航天正在快速崛起 , 一批率先进入的人开始尝到赛道的红利 。 与此同时 , 资本也正加速布局 。
本周 , 卫星互联网企业“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 投资方为南通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 以及混沌投资、经纬中国、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基础设施基金、顺为资本、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君联资本、源码资本等机构 。 本轮投资落地后 , 该公司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 , 也宣告了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企业的诞生 。
据悉 , 银河航天成立于2018年 , 是一家致力于研制、迭代低成本、高性能小卫星的商业航天企业 。 今年1月 , 其自主研发的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 并顺利进入轨道 。
值得注意的是 , 随着商用卫星市场的不断扩宽 , 太空经济规模正迅速攀升——有数据显示 , 预计2040年该领域将达1万亿美元规模 。
微纳米制造受资本偏爱
本周 , 微纳米级三维加工与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魔技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 投资方为武岳峰资本 。
公开资料显示 , 魔技科技成立于2018年 , 是一家使用激光无限视场逐点直写技术 , 将纳米级制造精度与工业生产有效结合的公司 。 其自主研发的商用纳米级三维光刻设备 , 能同时兼顾高精度与高自由度 , 实现在纳米级精度上三维结构的自由设计 , 具有高速度、超分辨、大范围、无限视场等特点 。
近年来 , 随着微纳米三维制造技术在科研领域的不断突破 , 该技术已经被较多地运用于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 , 在精准医疗器械、半导体芯片加工、5G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均能见到其身影 。
据了解 , 微纳米三维制造技术可使工业产品直接成型 , 且具备效率高、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 如此 , 亦引得资本关注 。
值得注意的是 , 一方面该技术已被直接应用于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 , 实现了商业化落地;另一方面 , 则是其尚处于刚走出实验室阶段 , 仍有大量科研成果有待转化为工业化产品 , 与产业结合 。
【航天|一周投融资亮点:资本向自闭症康复领域倾斜;银河航天晋升“独角兽”;北上粤投融资活跃度最高】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