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 我国各地传统刑事案件大幅下降 , 但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 , 屡禁不绝、屡骗屡成、屡骗屡新 , 危害巨大 。
《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调研发现 , 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网络犯罪已经实现全链条“产业化” , 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均有专业“黑灰产业”商家提供服务 。 这些商家并不直接参与犯罪 , 但为网络犯罪提供难以估量的帮助 , 导致网络犯罪门槛、成本极低 , 犯罪分子只需“购买服务” , 就可以“傻瓜式”操作 。
本文图片
赵乃育 绘
调研还发现 , 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网络犯罪团伙所需的服务器搭建、假身份信息、受害者信息、洗钱甚至诈骗“剧本”均有专业“黑灰产业”商家提供 , 专业团队渗透到犯罪活动的每个细微环节 。
公安部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以来 , 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5.5万起 , 抓获嫌疑人14.5万名;累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21万个 , 拦截处置诈骗电话5100万余次、诈骗短信6.3亿余条 , 成功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亿元 。
电信诈骗全链条“产业化”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反诈专班民警马天伟、赵忠义等介绍 , 目前有专门的软件公司和技术人员为网络犯罪所需的网站、平台、APP等提供搭建等技术支持工作 , 价格并不高 。 “诈骗分子”直接购买、使用即可 。
手法一:专业“软件商”提供“搭建平台”等技术服务
湖南省娄底市的文某强 , 在2019年6月纠集了16名文化水平不高的“90后”组成一个“杀猪盘”电信诈骗团伙 , 这个团伙成员以亲戚、朋友为纽带 , 聚在一起 。 他们无任何特长 , 文化程度也不高 , 通过购买各犯罪各环节的“服务”后 , 迅速实现了犯罪获利 。 在今年5月底至7月的两个月时间内诈骗“三盘” , 获利200多万元 , 而其全部投入不过三五万元 。
“文某强案”中 , “老板”文某强安排“操盘手”通过境外加密聊天工具联系到软件公司 , 以每个5000元的价格开发出“广州新彩”等3个APP 。
随后 , 诈骗团伙“操盘手”接管APP并进行后台操作 , 如修改资金额 , 封盘(关闭)等 。 “做这种东西技术难度不大 , 里面的许多功能都是假的 。 三个APP内部功能也完全一样 , 只不过是改了个名字 , 换了个‘马甲’ 。 ”马天伟说 。
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破获的一起团伙藏身迪拜进行“比特币投资”诈骗的案件中 , 涉案投资平台网站和APP制作方为上海的一家科技公司 , 该公司除了给这个犯罪团伙提供技术支持外 , 还向不特定群体出售服务 。 而深圳一家云计算公司则向该诈骗团伙提供云加速、云防护等科技服务 。
手法二:“作案工具”买卖有“成熟市场”
文某强组建团伙后 , 从其他团伙购买了数十部安装有微信、流量卡的手机 。 民警介绍 , 微信对新开账户的管控力度逐渐加大 , 新注册的微信号发布敏感信息等容易被封号 , 于是专门的“养号”团伙就针对性地出现了 , 即提供活跃了一段时间的老微信号供诈骗团伙使用 。
“时间特别短 , 直接拿来就用 , 手机里面有数据流量卡 , 有登录好的、已经设置好的微信号 , 傻瓜式操作 。 手机一般都是智能手机 , 一般都是国产品牌 , 五六百块钱一个 。 ”马天伟说 。
警方介绍 , 在一些地方 , 已经有了专门的成熟“手机市场” , 专卖这种手机 , 以及电话卡、流量卡等 。
手法三:甚至有专门培育“诈骗对象”的“菜商”
准备工作完成后 , 文某强团伙开始蓄谋作案 。 警方介绍 , 诈骗团伙作案时间很短 , 如文某强团伙的许多人都是“老手” , 并不需要长时间培训 。 少数人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上岗” 。
“刚开始文某强团伙会在QQ贴吧、股票投资群物色想要投资的人 , 单对单跟他们进行沟通 , 说掌握一个平台 , 收益率好 , 然后把他拉进预先设置好的微信群里 , 逐步开始‘养’ 。 ”专案民警说 。
将前期寻找到的“潜在”受害者拉入微信群之后 , 2020年5月底至7月间 , 文某强团伙开始在湖南株洲、江西等异地 , 短期租赁房屋 , 准备“杀盘” 。 这期间 , 犯罪分子聚集在一起 , 集中生活 , 不准使用生活手机 , 每人操纵一些“诈骗手机” , 分工作案 。
在微信群里 , 犯罪分子扮演不同的“角色” , 甚至一人分饰多个“角色” 。 除了客服外 , 还有公务员、教师等不同的投资者 , 他们还会塑造很懂股票投资的专业人士 , 称之为“老师” 。 老师定期在群里讲课 , 发布一些高回报高收益的股票种类 , 让人感觉到他很厉害 。
民警介绍 , 这个微信群中一般会有四五十人 , 多的时候高达八九十人 , 但是基本上受害者只有十多人 , 其他都是犯罪分子冒充 。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去年破获的一起类似案件中 , 一个微信群里有40人 , 只有1人是受害人 , 其他39人都是由六七名犯罪分子操作不同的微信号冒充 。 这39个人中 , 有冒充的教师、公务员等角色 , 每天他们会发符合相应身份的朋友圈 , 骗取受害人信任 。
在“养”的过程中 , 犯罪分子通过冒充的身份开始诱导受害者进行小额投资 , 起初他们会按照一定比例 , 5%到10%不等 , 如文某强团伙按照投资5%的比例进行回报 , 即投入100元 , 给受害人返回105元 。 慢慢地 , 受害人越来越多 , 投资的数额也越来越大 。
总投资额到了四五十万或者八九十万的时候 , 数额大概到了或者时间大概到了 , 他们就会把软件关掉 , 迅速“封盘” , 当天把作案手机直接扔到河里或者其他地方 , 马上离开当地 。 这便完成了“杀一个盘” 。 随后换地方 , 换APP“马甲”重新“开盘” 。 就这样 , 文某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连开三盘 , 获利200多万元 。
民警介绍 , “培养”诈骗对象的犯罪过程 , 也在逐步精细化 , 为了规避风险 , 他们将一个阶段分成了“吸”“养”“骗”等不同阶段 。 不同于文某强团伙自己“养”诈骗对象 , 有的诈骗团伙可直接获得“半成品”诈骗对象 , “封盘”诈骗收割即可 。
太原警方近期从东北抓获一个“吸粉”团伙 , 该团伙即是专门为下游环节进行“吸粉” , 他们接收到“养号”团伙发来指定的群二维码之后 , 团伙成员冒充证券公司利用购买来的股民信息 , 单对单联系 , 将一个股民拉入指定聊天群24或48小时后 , 这名成员获得佣金13元 , 超过10个人头后每拉一个人获得佣金25元 , 成员每拉一人入群 , 该团伙老板获佣金七八十元 。 拉入群之后 , “吸粉”团伙就不管了 , 由下游团伙对这些“准诈骗对象”进行下一步“套路” 。
手法四:“跑分平台”“水房”“地下钱庄”等提供洗钱服务
诈骗团伙不直接进行资金结算 , 而是通过专门的“跑分平台”“水房”等团伙以挣取佣金的方式 , 将钱洗白 , 转给诈骗团伙 。
太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张虹说 , 网络犯罪“洗钱”也经历了几个阶段:起初为银行卡取现模式 , 在银行卡多级流转后 , 雇佣“车手”将钱取出来 。 现在则多通过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平台等进行流转 , 即钱入卡之后迅速转账 , 然后以购物、购买基金、股票等方式 , 进入资金池 , 或者通过对公账户 , 以企业交易的方式进行资金流转 。
民警说 , 洗钱团伙通过多张银行卡互相转 , 一级卡转到二级卡 , 二级卡再转到三级卡 , 转到七八级的时候 , 有些会购买股票基金 , 或者伪装成商户转账 。 “经过几个层级以后 , 钱有可能充到境外赌博网站 , 或者是购买基金、股票等 。 这样钱就进了大资金池子里 , 再出来的时候 , 就分不清楚哪一笔钱是诈骗款 , 相当于洗白了 。 ”
文某强团伙与上下游“服务商”交易往来全部以“电子加油卡”作为支付手段 , 1000元额度一张的加油卡 , 将条码拍下来发过去即完成了交易 , 搭建一个APP只需要5张卡 。
山西警方侦破的罗某勇“跑分洗钱”案中 , 罗某勇将自己团伙的支付宝账户二维码挂到境外赌博网站 , 赌资全部进入罗某勇团伙支付宝中 , 该团伙收账转账“洗钱” , 最后通过中间人 , 将钱转入赌博网站指定用户 , 完成“跑分” 。 仅2018年3月的5天时间内 , 该团伙5人“跑分”600多万元 , 佣金约为8%到12% 。
手法五:虚假身份信息和受害者数据找“卡商”
无论是诈骗团伙 , 洗钱团伙还是提供作案工具、诈骗对象的“菜商” , 他们使用的均是假身份信息 , 这部分“服务”提供者被称为“卡商” 。 他们寻找相应的人购买身份信息“四件套”或者对公账户“八件套” 。
“四件套”为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和银行U盾 , 每套第一手价格约500元到1000元 , 流转到诈骗使用者手中每套可达七八千元 。 “八件套”则包括营业执照、印章、对公账户、U盾等 。 第一级价格为每套1500元到2000元 , 到使用者手中每套高达上万元 。
山西晋城25岁男子王某杰在今年3月 , 组成团伙 , 以本人或他人名义大量注册公司办理营业执照 , 注册对公账户 。 同时也通过微信群在网上收购银行公私账户 , 通过网络和物流寄递方式卖给境外诈骗和赌博团伙 。 王某杰甚至亲自偷渡境外指挥 , 以每个对公账户10000元至18000元的价格贩卖给境外的犯罪分子 。
手法六:部分新技术成为犯罪“黑科技”
随着网络技术更新 , 一些不法之徒也不断使用新技术、新应用来逃避警方打击 , 比如Goip网络电话就是近年来诈骗分子的“新宠” 。
山西省公安厅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工作专班的任鑫峰介绍 , Goip设备是网络通信的一种硬件设备 , 支持手机卡接入 , 能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 。 一台设备可供上百张手机SIM卡同时运作 , 还可以远程控制异地的SIM卡和Goip设备拨打电话、收发短信 , 实现了人与SIM卡的分离 , 达到隐藏身份、逃避打击的目的 。
手法七:“犯罪套路”也能购买
生活中 , 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手段和套路层出不穷 , 却又似曾相识 。 民警介绍 , “黑灰产”中还有专门制作诈骗“剧本”的团队 , 这些不乏心理学、文学、侦查学背景的专业人士 , 编造“套路贷”“杀猪盘”“冒充公检法”等各种犯罪套路 。
“‘杀猪盘’原本是通过冒充谈恋爱等感情手段诱使受害者投资或赌博 , 在文某强案中 , 谈感情的阶段直接省略了 , 上来就是投资诈骗 。 ”民警说 , 诈骗套路也在变化 。
农民工、大学生等沦为诈骗分子“工具人”
网络犯罪分工的日益精细化 , 导致一些农民工、大学生等弱势群体成为犯罪的“工具人” , 沦为犯罪“帮凶” 。
有民警表示 , 从近年来破获的案件看 , 受雇开卡的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 辍学的社会闲散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在校学生成为主要目标 。 这些群体欠缺社会经验 , 爱贪小便宜 , 法律知识淡薄 , 受利益驱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晋中市民郝某某因大量出售个人信息被抓后 , 警方发现他名下的公司有五六十家 , 分布在全国各地 。 他交代 , 一些中间人会提供机票安排他到各地注册公司 , 开对公账户 。
今年8月 , 郑州警方公布一批230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的人员信息 , 其中“90后”占比超过一半;温州警方同月公布的一批涉嫌买卖银行账户、冒名开户的160名人员名单中 , “00后”占比一成多 , “90后”82人占比约一半 。
除出租和出售银行卡、账户等信息外 , 警方介绍 , 目前大学生向犯罪分子出售或出租微信号现象愈发普遍 , 用过1年的微信号一手出售价格约180元 , 三年以上的则达到500元 。
在这种畸形的犯罪链条中 , 也不乏“黑吃黑”的现象存在 。 郝某某在手头紧张时 , 会将自己名下出售或出租的银行卡进行挂失 , 偶尔也能截住部分往来资金 。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公诉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黑吃黑”案中 , 嫌疑人假意卖卡 , 将售出的银行卡挂失补办 , 截住的诈骗款由此被据为己有 。
斩断“服务”链条 铲除“黑灰产”土壤
山西省公安厅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工作专班负责人贾勇生表示 , 遏制网络犯罪不能仅依靠打击 , 要消除其屡禁不绝的现状 , 必须加强源头控制 , 斩断“服务”链条 , 铲除“黑灰产”土壤 。
首先 , 通信运营商必须切实加大通讯卡“实名”管控力度 , 斩断“两卡”贩卖产业 。 比如 , 目前可以单位等名义批量办理的流量卡、物联网卡等被犯罪分子惯常使用 , 成为管理的薄弱环节 。
2020年10月10日 , 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 ,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断卡”行动 , 提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 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 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 , 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 , 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
其次 , 加大对对公账户等的金融监管、治理力度 。 目前一些对公账户冻结难度很大 , 有民警反映 , 发现涉嫌犯罪的对公账户后 , 一方面难以查到具体开户银行 , 另一方面向开户行提供相关冻结手续后 , 有的银行也存在配合问题 。 他们建议 , 金融系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 对开户人员进行核实调查 , 堵塞虚假开户 , 对频繁转账的异常现象加大风险控制 。 同时 , 银监系统应出台规定 , 实现对公账户中犯罪资金快速冻结 。
再次 , 完善法律法规 , 对“黑灰产”从业者严打重判 。 民警反映 , 目前《刑法修正案(九)》虽然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 对网络犯罪各“服务商”行为单独入罪 , 但现实中操作难度大 。
【电信|起底电信诈骗:“零门槛”入行 “傻瓜式”作案】受访者说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首先量刑过轻 , 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 此罪最严重情形才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且对许多“黑灰产”环节并不适用 , 如打击对公账户买卖 , 警方主要以倒卖国家机关公文罪立案 。 而且 , 为网络犯罪“提供服务”的环节链条愈发细化 , 难以形成证据链 。 此外 , 此类犯罪随着时间推移证据灭失极快 , 许多犯罪分子被轻判或判缓刑 , 这些人出来后不少人“重操旧业” 。
推荐阅读
- 警告!|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被判12年 两被告提出上诉
- 通信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宣布将在本国裁员2700人 约占总数15%
- 视点·观察|起底张庭夫妇公司:两个月办一次“洗脑”活动 有人5年没挣钱
- 最新消息|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案一审宣判 主犯获刑12年
- 科技人才队伍|中国电信探索科技人才培养结硕果
- 警告!|诱使被害人投资虚拟货币诈骗1.4亿元 “509”专案一审审结
- 海信|紫光展锐唐古拉 T770 芯片首发机型确定:中国电信天翼一号2022款
- 产品|紫光展锐第二代5G芯片量产,中国电信、海信、中兴手机首发
- 服务|中国电信首个“IPv6+”医疗行业切片专网成功落地
- 公司|中国电信首个“IPv6+”医疗行业切片专网成功落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