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太空“刹车” , 再次让嫦娥五号走入公众视线 。
北京时间11月28日20时58分 , 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 , 在距月面约400公里处成功实施3000牛发动机点火 , 约17分钟后 , 发动机正常关机——近月“刹车”制动完成 , 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
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告诉采访人员 ,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关键的轨道控制之一 。 高速飞行的探测器在靠近月球时 , 实施“刹车”制动 , 目的是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 , 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 。
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 , 嫦娥五号顺利发射升空 , 当晚即实施第一次中途轨道修正 , 之后于11月25日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 。 如今的“刹车” , 则是其奔月过程中的第三个关键节点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此前我国已实现月球正面和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 对于着陆月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 但是嫦娥五号的奔月之路 , 相比“姐姐们”却有许多新变化 。
文章图片
【发动机点火|这脚太空“刹车”,对嫦娥五号至关重要】按照飞控专家的说法 , 嫦娥五号的任务目标是软着陆并采集月壤返回地球 , 因此它的构成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有很大不同 , 由“三姐”“四姐”的着陆器、巡视器的组合 , 变为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器串联的构型 , 犹如一串糖葫芦 。 随之而来的 , 是飞行控制工作的诸多挑战 。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介绍 , 飞行器数量增多和频繁的姿态变化 , 导致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之间的遥测和数据传输模式明显增加 , 高达几十种 。
同时 , 探测器的飞行模式也有多种组合 , 存在四器组合体、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等形态 , 任务全程要经历多种飞行姿态和数十次姿态调整 。 这都需要精心设计飞控指令计划、测控网工作计划以及测控站点频设置等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说 , 要想精准操控好这“一串”飞行器目标 , 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类型多 , 在任务准备实施过程中 , 需生成会签大量控制计划及注入数据 。 这将在数据管理、处理等方面 , 考验北京飞控中心对航天器指挥控制的能力 。
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中 , 位于探测器最下端的是着陆器 , 它携带的是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 。
而嫦娥五号最下端是轨道器 , 使用的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其量身打造的新型3000牛发动机 。 等嫦娥五号靠近月球时 , 我国将首次使用3000牛发动机进行近月捕获控制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说 , 为此 , 在24日进行的首次中途修正中 , 该中心在修正轨道的同时 , 还兼顾实施了3000牛发动机的点火试喷 。
这一构型也为后续飞控任务增加了难度 。
在嫦娥三号、四号任务中 , 使用7500牛发动机落向月球之前 , 飞控团队已在轨道修正中对该发动机进行过试喷 , 掌握了发动机的状态 。 而在嫦娥五号任务中 , 着陆器上的7500牛发动机在中途修正和近月制动中均未使用过 。
“我们飞控团队对其运行状况无法直接判断 , 因而将面临更高的应急处置要求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说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地月转移轨道就像一条从地球通往月球的高速路 , 而火箭与探测器的分离点 , 就是入口 。 经过一段时间飞行 ,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即将到达月球的时候要从出口驶离高速 , 这时需要将速度降下来 , 才能到达环月轨道 。
张玉花说 , 靠近月球的时候 , 嫦娥五号要减速被月球引力捕获 。 当到达靠近月球轨道的近地点时 , 要点火 , 形成环月轨道 , 这就是近月制动 。 如果不踩刹车 , 它就会从月球边上飞过去 。
按照她的说法 , 近月制动的这一脚“刹车” , 在嫦娥一号的任务中就已掌握 。 不同的是 , 这一次的近月制动对于精度要求更高 。
张玉花说 , 此前 , 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中进行近月制动的发动机推力达到了7500牛 , 而此次重量达到8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 , 使用的却是3000牛的发动机进行近月制动 。 为了解决重量变大但推力较小的问题 , 此次嫦娥五号任务选择通过两次近月制动 , 完成月球捕获 。
也因此 , 尽管嫦娥五号探测器已经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 但后续还需进行一次近月制动 , 将轨道调整到可以执行着陆等动作的高度 。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告诉采访人员 , 嫦娥五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后 , 还将经地月和环月飞行、在月面选定区域着陆、完成月球样品采集工作、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11个飞行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 , 最终才能完成“挖土”工作并返回地球 。
推荐阅读
- IT|配1.2L三缸发动机 百公里耗油仅3.9升:日产轩逸e-POWER正式交付
- 研发|俄开发太空飞行用多通道发动机
- 目的|俄开发太空飞行用多通道发动机
- 技术|降价!折叠屏手机有点火,是时候入手了?业内人士建议“再等等”→
- 人物|余承东:大家的发动机至少得是四缸的 买车一定不要买三缸
- 试验|我国25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可用于载人登月等
- SpaceX|SpaceX开始测试首枚适合飞行超重型火箭助推器 静态点火时或火力全开
- IT|玉柴正式发布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
- 试验|25吨级氢氧发动机,试验圆满成功!
- IT|美联航计划购买多达100台氢气电力发动机 将温室气体排放直接减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