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21日 信息技术是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力量 。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将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
西安 , 千年文明和现代科技交映生辉 ,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此高速发展 , “西部硅谷”雏形日渐显现!西安市提出了打造“全球程序员之都”和“中国软件名城”的口号 , 而作为聚集有全省9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西安高新区 , 也把信息产业作为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柱 , 倾力朝打造“世界级软件名城”的目标迈进 。
11月20日下午 , 2020金秋季“京津冀·西安高新周”招商推介活动分论坛活动之一——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恳谈会 ,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 西安高新区在推介发展成就的同时 , 也吹响了打造“世界软件名城”的集结号 , 诚邀海内外电子信息企业、相关领域人才相聚西安、共谋发展……
产业高度聚集
在西安 , 提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西安高新区始终是绕不过的话题 。 在这里 , 聚集有软件和信息服务相关企业2600多家 , 其中35家世界500强企业 , 46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 , 从业人员更是多达22万之众 。
如今 , 在西安高新区 , 放眼望去 , 西安软件新城三星、阿里巴巴、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或总部大楼各自生辉 , 中软国际、科大讯飞、易点天下等企业在这里快速成长 。 加上此前深耕多年的IBM、富士通、SAP等企业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高新区蓬勃发展 , 已呈高度聚集之势 。
龙头企业巨大的虹吸作用 , 引得其他企业纷至沓来 。 尤其是去年以来 , 随着高新区“三次创业”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提速推进 , 海康威视、浙江大华、华勤电子、中电太极等知名企业也相继落子布局 。 其中 , 今年11月11日开工建设的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暨西北研发基地 , 主要用于物联网传感技术、汽车电子、机器人、系统平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 建成后可满足1.5万余名研发等人员的办公需求 , 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超15亿元 。
“西安高新区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兴旺 ,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流的机制、环境和要素 。 ”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在介绍中曾这样表达之所以落户西安高新区的原因 。
据西安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 近年来 , 西安高新区信息产业发展迅猛 , 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连年提高 , 已成为西安高新区集群化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 今年前三季度 , 西安高新区GDP增速为13.8% , 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贡献突出 , 收入2887亿元 , 同比增长12% 。 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西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关键且唯一的承载区 。
人才优势凸显
对于电子信息产业而言 , 支撑其发展的核心动力无疑还是人才 。 西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 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也使得西安高新区形成了人才、企业相互吸引 , 共同聚集的良性循环 。
众所周知 , 作为中国科教重镇 , 西安拥有400多家科研机构 , 60多所高等院校 , 上百万各类技术人才 , 130万在校大学生 , 科技创新竞争力在全国居于前列 。 近年来 , 西安高新区依托西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 , 加快推进校地、院地融合发展 , 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机制 , 培养培育各类创新人才 , 而这些人才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 使得西安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
当然 , 人才队伍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 近年来 , 西安高新区结合辖区电子信息的具体发展情况 , 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制定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或指导意见 , 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 为全区从业人员提供政策保障 。
特别是今年以来 , 为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支持力度 , 西安高新区还相继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 。 其中 , 重磅发布的《西安高新区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10条支持政策》 , 更是从住房、就业、子女就业、创新礼遇等方面入手 , 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
而连续举办四届的全球程序员节 , 如今已经是西安高新区的一大热门IP 。 这个一年一度如期举办的盛会 , 吸引了大批海内外软件行业领袖、世界顶尖程序员、相关领域院士、知名学者、科学家的参与 , 在赋能信创产业发展的同时 , 也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及人才落地西安 。 例如 , 第四届全球程序员节活动中 , 西安高新区就签约了涵盖智慧城市、5G技术、跨境电商及产学研合作等领域的23个重点项目 , 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企业招引人才 。
配套环境优渥
人才和企业发展相得益彰 , 共同推进高新区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 , 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 而西安高新区则持续发力 , 为企业及员工潜心研发打造着一方沃土 。
30岁的张涛是在软件新城工作的一名程序员 , 在这里工作5年来 , 他目睹了软件新城的巨大变化 , 见证了一座座大楼的崛起、一条条道路的开通 , 以及沣惠绿道、云水公园、新建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 “环境越来越好 , 配套越来越齐全 , 又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 我也在这里买了房子 , 今后生活工作将会更方便 。 ”张涛说 。
张涛所在的西安软件新城是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板块之一 , 可以说是高新区的产业之芯 。 随着这里产业的高度聚集 , 高新区也愈发重视这里的发展 。 除了环境的提升 , 数字出版基地、高新国际会议中心、省图书馆新馆、高新儿童医院等项目一一落地 。 不久的将来 , 这里还将建成西安第一条有轨电车 , 为广大程序员解决出行问题 。 此外 , 高新区还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 , 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 , 以优质周到的服务 , 让企业和人才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
除了软件新城 , 高新区还在西安软件园示范区、西安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西安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西安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五大产业片区通过一系列“软硬兼施”优化提升措施 , 让这些区域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
企业、园区共同发展 , 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 西安软件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 。 2019年 , 还荣获了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全国影响力园区、2009-2019年西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10周年最佳示范园区 , 并当选为中国软件园区联盟新一届理事长单位 。
产业生态完善
【人才|西安高新区:厚植一方沃土倾力打造世界软件名城】当前 , 国家正在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布局发展 。 作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和“新基建”的重要内容 , 信息产业必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 因此 , 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 , 也是高新区打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组合拳的重要一招 。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 西安高新区探索构建了包括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和产业服务的六大生态要素 , 打造适宜企业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 值得一提的是交叉信息核心研究院等一批重点实验室的布局 , 更是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 , 西安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自主创新明显增强 。 如 , 智多晶海鸥系列FPGA芯片、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启明910”、“启明920”AI加速芯片、美林TEMPO大数据分析平台、科信软件内存数据库、诺瓦LED显示、西电捷通“WAPI标准”、四叶草的全风险感知及网络安全感知平台等产品及服务的研发过程中 , 已实现了多个“卡脖子”核心技术的突破 。
辛勤浇灌 , 必结硕果 。 可以肯定的是 , 随着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 , 随着全球程序员节品牌的叫响 , 西安建设“程序员之都”和“中国软件名城”的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
对此 , 西安高新区也是信心满满 ,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西安高新区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 广泛运用全球程序员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 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力争到2025年末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 , 从业人数突破50万人 。
推荐阅读
- Samsung|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正常运行 已进行封闭管理
- 硬件|西安疫情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光三星英伟达都受牵连
- 贺长林|为科创人才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 最新消息|美光西安DRAM工厂遭受影响:预计将出现供货延误
- Samsung|三星调整西安工厂运营 英伟达躺枪
- 硬件|力成西安厂产能利用率仅为40%至50% 公司安排员工入住旅馆
- Samsung|占全球产能15.3%的三星西安NAND闪存工厂暂停运营
- 高层次人才|紧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东莞发布人才新政
- 成长空间|安身、安心、安业 青年科技人才“三大盼”
- 科技人才队伍|中国电信探索科技人才培养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