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8日消息(采访人员吴善阳 通讯员江倩倩)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奇迹 ,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双翼 。 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简称科艺活动)如期开幕 , 这是科学界与艺术界一年一度的盛会 , 国内外知名科学家、艺术家代表和科艺爱好者们齐聚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 共研科学艺术融合与创新这一深刻命题 。 本届科艺活动以“自旋(Spin)”为主题 , 融合科学之理性思辨和艺术之感性视角 , 聚焦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规律 , 管窥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 探寻科学与艺术的奥秘和通途 。
李政道先生为本届科艺活动寄来贺信 , 基于其主导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而设立的“CUSPEA之家”当日正式揭牌落户上海交大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集成光学专家陈益新受邀以科学家身份创作主题画 , 通过绘画形式构筑未来光子科技新时代蓝图 , 最小参赛者、14岁俄罗斯少女索菲亚·捷列申科获本届科艺大奖赛三等奖 。 随后举办的科艺讲座中 ,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弗兰克?维尔切克教授“云端”讲述自旋奥秘 , 中英双语直播 , 与上海交大学生热情互动答疑解惑 。
李政道寄语科艺爱好者 , 诺奖得主维尔切克解密“自旋”
科学与艺术犹如人类探索前路的两只触角 , 破除蒙昧逐光而行、跨界融合美美与共 。 此次活动采用线上双语直播、云展览等云端技术手段 , 为科学家、艺术家与青年学子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线上互动交流平台 , 科艺专家济济一堂共襄科艺盛会 , 开辟科艺育人新模式 。
开幕式现场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致辞 , 他回顾了科艺活动七年深耕细作的发展历程 , 总结了上海交大多年美育育人方案、模式和成果 。
李政道先生寄来贺信 , 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垂林代为宣读 。 今年刚过94岁生日的李政道先生是科艺理念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 在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世界里 , 大家看到了物理巨擘李政道的另一面——在诺贝尔奖的盛名之下、细推物理的求索之中 , 一颗对真理、对美、对创造的赤子之心 。 他寄语科艺爱好者们:“穿梭在科学与艺术之中 , 用创意和技艺 , 让抽象的科学概念 , 鲜活地悦动于眼前 , 被更多人看见 , 被更广泛理解 。 ”鼓励科学与艺术工作者携手共进、交融互通 , 破除偏见和专业的局限 , 在更广阔的空间思考 , 以更坚实的臂膀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
李政道先生长子、李政道图书馆馆长李中清教授通过视频 , 表达了对本届科艺活动的期待和祝福 。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缪文靖、市科协副巡视员黄兴华致辞 , 缪文靖回顾了科技馆与上海交大的科艺融合探索之路 , 黄兴华则强调了科艺结合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
维尔切克教授现场带来题为《自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旨演讲 。 他从史前时代讲起 , 生动讲述了陀螺和陀螺仪等快速旋转物体对人类的巨大吸引力 , “它们似乎可以抵抗重力 , 随着自转速度的增加 , 改变它们的转动方向将会变得很困难 。 ”圆周运动的动力学为娱乐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 也对控制技术等科技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而在自然界尺度的另一端——微观物质世界中 , 基本粒子的“自旋”特性同样令科学家们着迷 , 人类对量子力学的研究深刻影响着现代生活 , 并不断改变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 维尔切克教授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所有观众的掌声 , 他描绘的神奇“自旋”世界令人神往 , 学子们隔着屏幕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其互动交流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景益鹏院士随后作题为《宇宙起源:极小粒子与极大宇宙的对话》的报告 , 他通过图像与方程相结合进行讲解 , 提出宇宙或许诞生于一次量子涨落形成的大爆炸中 , 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 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作为艺术家代表 , 以《为李政道博士作品创作海报的思考》为题带来精彩的线上讲座 , 他通过分享其创作实践 , 阐明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应是和谐的对称关系 , 而非简单的说明关系 , 二者携手共进、互为补充 。 主题画作者陈益新教授就《光子科技的新时代——从光波通信到光量子通信》主题发表演讲 , 分享了其创作主题画的缘起 , 讲述从古至今光子科技及其应用的发展演变和未来展望 。
上海交大物理系教授创作主题画 , 最小参赛者为14岁俄罗斯少女
什么是“自旋”?作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 它常常被与经典力学中的自转概念进行类比 , 但实际上本质是迥异的 。 电子自旋永不停止 , 这使电子变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样的磁铁 。 对微观世界规律的探索 , 有助于人类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脉搏 。 那么 , 艺术家们将会用怎样天马行空的想象 , 来诠这一释晦涩抽象的物理概念呢?
以光子科技为支点 , 撬动未来科技创新杠杆 。 开幕式当日 , 主题画《光子科技新时代》揭开神秘面纱 。 不同于往届科艺主题画作者的艺术家身份 , 今年的主题画是由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所作 , 其作者陈益新教授是一位集成光学专家 , 也是一位“科学与艺术对话”的先行者 , 他用一生印证了李政道先生为他的画展所题的字:“一心求真、一意求善、一生求美” , 在求知路上始终保有一颗求美、创造美的心灵 。 今年已年届八旬的陈益新在接到创作主题画的邀约时欣然应允 , 《光子科技新时代》描绘了光子科技正迈向造福人类的新时代 , 也预示着其将带来的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 。 画面中天上的量子卫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纤光缆通过光子流联通 , 光子携带着各种千变万化的信息 , 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 光子无处不在 , 犹如画中东升的旭日一般 , 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通信交流、工作学习、旅游购物、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切切相关 。 不同波长的光波和光子 , 沿着光纤传播互不干扰 , 形成绚丽的“光纤彩虹” 。
科艺大奖赛参赛作品数量创新高 , 海外投稿作品数量远超往届总和 。 开幕式现场 , 正式公布了第七届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获奖情况 。 经评委严格评审 , 最终遴选出一等奖作品2件 , 二等奖8件 , 三等奖16件 , 其中上海交大学生作品占所有获奖作品总数的30% 。 所有参赛作品 , 除以传统绘画形式呈现“自旋”主题外 , 创意视频、创意摄影、数码绘画等新媒体作品形式大幅增加 , 参赛者以多元视角让抽象的科学概念鲜活地跃动于眼前 , 科艺结合形式更加丰富多变 。 本届科艺大奖赛来自海外的参赛作品数量激增 , 影响力辐射范围愈广 , 共收到俄罗斯籍选手投稿作品22件 , 其中2件作品获三等奖 , 2件获优秀奖 , 6件入围 , 此外还有中国籍在美留学生投稿作品2件且入围 。 俄罗斯谢尔托洛沃儿童艺术学校的14岁初中生索菲亚·捷列申科成为科艺大奖赛以来年龄最小的参赛者 , 其画作《生命的本质》色彩浓烈而又充满想象 , 斩获大赛三等奖 。 经过三年的创新探索 , 科艺工作坊育人模式成效显著 , 今年38名学员共有10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温世康同学带着上第六届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光环今年再次参赛 , 他和同学郑嘉淇的合作拼贴画《自旋之手征对称性》同样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 连续两年的参赛经历让他对科艺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 他分享了自己创作的秘籍 , “立足于科学原理 , 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 , 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作 。 ”
线上线下科艺展览同步开展 , 足不出户即可云上观展 。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正式开展 , 共遴选优秀科艺结合作品49件 , 观展者既可以前往李政道图书馆负一楼展区实地参观 , 近距离感受科学与艺术融合魅力 , 也可通过关注李政道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获取线上展览入口 , 开启科艺探索之旅 。 此次作品展将持续至2021年2月28日 。
科艺专家齐聚研讨 , 美育赋能培根铸魂
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言 , 科艺交融“绝非仅为追求一种用绘画手段描绘科学特点领域的表面形式 , 而是探求在一个更深奥的意境中进行科学和艺术间的对话 。 ” 通过艺术手法具象化的科学概念不再被禁锢于实验室和论文集 , 而是成为人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讨论与联想的一部分 。 在上海交通大学 , 美育育人实践久久为功 。 从2014到2020 ,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 , 从扎根到拔节 , 七年渐高、枝繁叶茂 , 致力于传播与弘扬科艺精神 , 搭建科、艺两界合作的平台和桥梁 , 带动和促进了相关高校、单位对于科学思维和艺术情怀的融合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
为更好地巩固当前科艺育人创新成果 ,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科艺融合发展方向 , 科艺专家们齐聚上海交通大学图书信息楼九楼报告厅 , 围绕科艺育人的路径探索以及科艺活动在多领域的教育普及工作开展研讨 。 研讨会聚焦设立科艺交叉学科的可行性 , 运用科艺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普工作 , 进一步提升科艺大奖赛的容量、质量和影响力 , 多媒体时代下科艺结合的“超形式”和科艺工作坊之育人模式等议题 , 与会专家纷纷结合自身育人实践和科艺实践经验发表看法 , 提出以注入深厚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质的美育为目标 , 培养科学素养和艺术情怀相结合、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 现场还总结和交流了多年来举办科艺活动的相关经验 , 并对明年的科艺活动进行展望 。
首个CUSPEA之家落户上海交大 , 不忘初心使命薪火相传
“CUSPEA之家”当天揭牌 。 1979年 , 李政道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眼光 , 创办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 , 近千名优秀学生得以获得全额奖学金 , 前往北美接受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培养 , 极大地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科技交流 , 也对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 迄今为止 , CUSPEA学者中产生了12位各国科学院院士 , 数百位世界各学界会士 , 百余位发明家、企业家和金融家 。
【艺术|2020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举行 科学家艺术家共解自旋之秘】为将李先生的赤子情怀、科学精神赓续传承 , 也为了挖掘CUSPEA的历史意义 , 再续其育人奇迹 , 全球首个“CUSPEA之家”正式落户上海交通大学 。 它将构建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的CUSPEA记忆保存场所 , 承担文献资料征集、保存与整理工作 , 进一步传播CUSPEA学者的成长故事和科学精神 。 同时 , 将建成服务于海内外CUSPEA学者及其各项活动的互动平台 , 基于资源、有效协同 , 为全球的CUSPEA学者和科学教育领域的人士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 策划组织优质科技文化活动以增进CUSPEA学者之间的联系 。 未来 , 上海交通大学将矢志打造联接全球CUSPEA学者的温馨之家 , 促进中国与海外科学界的交流 , 凝聚全球CUSPEA学者的力量 , 为年轻一代创造机会 , 薪火相传 。
推荐阅读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底层|上海: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
- Hotel|向光前行,点亮未来 -- 2022上海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
- IT|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