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如果杜甫有手机……艺术家、学者跨界开脑洞 探讨文化×科技“流动的边界”

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采访人员张瑜瑜)27日晚 , 为期三天的《流动的边界——艺术×科技展》在腾讯北京总部落下帷幕 , 费俊、林俊廷、洪强等跨界艺术家展示了艺术×科技的代表作 , 李敬泽、王石、阿来、韩启德、饶毅等10余位来自文化、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在26日举办的腾云峰会上 , 探讨了文化与科技间“流动的边界” 。

流动|如果杜甫有手机……艺术家、学者跨界开脑洞 探讨文化×科技“流动的边界”
文章图片

腾云峰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科技×文化创作:如果杜甫有手机?
“如果杜甫有手机 , 那他1/4的诗估计就没有创作空间了 。 ”在26日由腾讯社会研究举办的第五届腾云峰会现场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抛出了这个脑洞大开的话题 。 “如果有手机 , 杜甫就能随时跟好友微信视频聊天 , 打破时空的阻隔 , 那‘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人生不相见 , 动如参与商’这些诗句就可能不存在了……”科技发展正改变着世界的联结方式 , 也对文化创作提出了新的思考 。 李敬泽在接受专访时指出 , “比如在古代 , 表达的是远隔千山万水而十几年不相见的人互相思念的那种情感 , 而现在 , 在一个我们随时都可以视频、微信的时代 ,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到底是怎么样 , 则依然是作家需要思考的话题 。 一个好的作家 , 应当在每一种特定的社会情境下 , 皆能对人类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人类的境遇作出敏感而有力的表达 。 ”
另一方面 , 科技也正改变着文化创作的环境 。 李敬泽坦言 , 自己亲历了从手写到依赖电脑的创作方式的转变 。 “过去两三千年 , 大家都是手写 , 而现在作家面对的是一个多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的传播和创作环境 , 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生产者来讲 , 其实已经面临着它的生产条件的巨大改变 。 ”而这一观点 , 也在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的峰会致辞中得到了例证 , 疫情期间 , 科技推动文化创作打破了时空的边界 。 程武指出 , 疫情期间人们自发通过社交媒体展开连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自家的书房、客厅通过视频完成表演 , 组织音乐会;在国内 , 腾讯微视和央视共同发起了“同心战疫”系列短视频活动 , 最终创造出26万条加油短视频 , 播放量超10亿次 , 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
借助科技力量 文化交流产生新的可能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王石指出 , “科技的发展对文化交流是有促进作用的 , 经过疫情越能看到这种传播本身对于文化交流的力量 。 ”疫情期间 , 借助科技的力量 , 文化交流得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 “我们能看到很多国外的艺术作品 , 通过互联网传播 , 同时这也让我们反思 , 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而被欣赏 , 究其本源还是因为内容好 , 也就是说对文化艺术作品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 ”他也透露了一个好消息 , 由文促会倾注26年心血、几代人共同完成的新白话文版《二十四史》即将完成 , “它表达了当代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看法” 。 王石认为 , 这套书将为学界和大众提供一种认识历史的工具 。

流动|如果杜甫有手机……艺术家、学者跨界开脑洞 探讨文化×科技“流动的边界”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作品“情绪几何2.0” 央广采访人员张瑜瑜 摄
在《流动的边界——艺术×科技展》现场 , 艺术家费俊的作品“情绪几何2.0”前驻足了不少观众 。 “观众把手伸入到暗箱中 , 触摸几何模型 , 触摸的情绪就会通过心率等数据采集设备记录下来 , 然后由自动粉笔机械装置绘制出因人而异的情绪化几何图形 。 ”费俊介绍 , 这个艺术作品是由他和数学家许晨阳、心理学家刘正奎跨学科合作而完成的 , “也正是通过科技×艺术的跨界交流 , 拓展了各自领域的新的可能 。 ”
文化与科技融合才有美好未来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教授葛剑雄今年担任了《王者荣耀》的学术顾问 , 在他看来 , 近年来强调的中国文化、中国特色 , 对外传播时同样需要转化为产品、服务 。 “包括游戏在内 , 恰恰能更有效地形成中国文化软实力 , 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 不同角色有不同表达方式 , 理应共融共通、互相理解 。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总结 , 网络文学从个人表达逐渐衍变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 这正凸显了“文化+科技”的力量 。 他透露 , 恭王府博物馆正在跟腾讯合作 , 未来将会用全新的科技形式去呈现历史文化 , “通过文化的力量和需求 , 反向来促进科技的进步 , 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文化+科技”的一种期望 。 ”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 , 腾讯的诸多新文创探索 , 诸如邀请历史学家共创《王者荣耀》与三国文化融合的新版本 , 以及“云游敦煌”等凭借新媒体技术的文创产品 , 都一如既往地展现出科技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可能性 。 “只有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共创 , 才能催生美的萌芽 , 为世界带来希望和力量 。 ”
【流动|如果杜甫有手机……艺术家、学者跨界开脑洞 探讨文化×科技“流动的边界”】“科学在改变世界同时 , 也在改变乃至颠覆自己 。 科学需要人文驾驭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总结“科学 , 毫无疑问需要人文的驾驭;而科学与文化 , 终将战胜愚昧与区隔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