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1.5秒下线1台电脑 信息化、智能化重新定义制造业

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 菁 杨玉华 程士华
电脑汽车“随心订制” , 万余种配置等你选;服装饰物“AI设计” , 大数据为你“量身裁剪”;生产线直达消费端 , 不是大客户也可“微量下单”……如今 , 走进创新活跃的安徽 ,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赋能制造业 , 带来生产方式、销售模式等一系列新变革 。
崭露头角的“新制造” , 不仅更适配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 而且正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力量 。
“新制造”跑出加速度
合肥经开区的联宝科技公司内 , 电子屏滚动闪烁着订单、出货、备料等信息 , 并实时分析提示缺料分布、供应商绩效等 。
“这是企业的智造中枢 。 ”联宝科技智能制造中心总经理曲松涛说 , 联宝超80%订单是单笔小于5台的个性订制 , 订单达成率却比业界标准快15% , 是“智造”让联宝更快响应客户需求 。
“今年 , 联宝平均每1.5秒就有1台笔记本电脑下线 。 ”曲松涛说 , 全球每新售出8台笔记本电脑 , 就有1台来自联宝科技 。 今年前9个月 , 联宝科技营收684亿元 , 同比增长37% 。 “企业全年计划生产3000万台、销售收入1000亿元 。 ”在合肥 , 今年上半年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22.9% , 连续3个月增速超过20% 。
制造业正在被信息化、智能化重新定义 。 合肥市民汪鑫说 , 他预订了一辆蔚来汽车 , 考虑到家里孩子小 , 他通过App个性化加购了“亲子座椅” 。 他又在车辆颜色、内饰、音响等方面进行搭配 , 希望车辆可用作商务接待 。
蔚来汽车可提供配置组合20多万种 。 落户合肥的蔚来中国总部10月启用 , 采访人员在厂区看到 , 流水线上车辆琳琅满目 , 每辆车都是订制款 。 蔚来合肥制造技术基地副总经理辜向利说 , 蔚来汽车销售量前年是1万辆 , 去年突破2万辆 , 今年预计超4万辆 。 “10月交付新车5055辆 , 创单月交付数新高 , 也是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第8个月同比增长 。 ”
“新制造”加快延链补链
新制造业的崛起 , 加速产业链与创新的融合 , 加快延链补链 。
“双十一”前夕 , 杭州市民王女士从淘宝商家订制一件卫衣 , 配上自家猫咪的照片和文案“猫肥家润” , 从下单到收货 , 前后只用了5天 。
王女士的订制卫衣来自阿里巴巴犀牛智造 , 这个“云智造”的实体基地落户安徽的传统服装制造业聚集地宿州市 。 消费者每下一个订单 , 这个订单就自动驱动生产线生产 。 过去 , 服装行业一般万件起订、1个月出1个服装新版型、40余天才能完成生产发货 , 如今 , 智造平台实现供需无缝对接、百件即可下单、一天可同时生产10个新版型、7天内可完成配送 。
延链和补链不止发生在犀牛智造 。 显示屏在笔记本电脑生产总成本中占比40% 。 过去联宝科技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主要从韩国进口 。 今年 , 联宝科技依托本地产业链 , 用京东方等国产显示屏替代进口屏 , 国内供应链配套率达60% 。
一些外贸企业也在国内找到市场增量 。 在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汽车电动座椅电机的生产用工不断增加 , 从今年6月1000多人增至9月1650人 。 “之前 , 国产车多是手动调整座椅 。 现在 , 国内消费升级 , 座椅电机成标配 , 我们开始布局国内市场 。 ”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说 。
制造业发展支撑出口形势不断好转 。 10月11日 , 今年第438列中欧班列从合肥出发前往俄罗斯 , 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校根说 , 合新欧班列途经国今年新增了荷兰、法国、乌克兰 , 运出的基本是制造业产品 。
“新制造”依靠创新强支撑
“新制造要继续跑出加速度 , 离不开政策和创新要素的支撑 。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天培说 。
近年来安徽依靠自主创新提升制造业水平 , 聚焦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致力原始创新 , 通过高水平科技供给 , 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 。
智能汽车、无人驾驶产业前景可期 , 但离不开5G、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采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 , 只有加快“新基建” , 才能催生新产业、升级新制造 。 不久前 , 安徽省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运行线在合肥包河区塘西河公园正式启用 。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变革加速推进 , 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政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秦远望说 , 目前23个项目已入驻安徽自贸区合肥经开区片 , 经开区正在研究相应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 , 为制造业发展铺设更完善的“政策基础设施” 。
【制造业|1.5秒下线1台电脑 信息化、智能化重新定义制造业】(参与采写:陈尚营 张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