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互联网公司抢菜贩生意,但你买菜更便宜了吗?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Pixabay
采访人员 | 周伊雪
在疫情催化之下 , 今年以来社区团购模式变得异常火爆 。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 , 生鲜行业线上化率低 , 市场规模巨大 , 是为数不多未被互联网深度改造的领域 。 社区团购模式适配下沉市场的特点也拨动了无比渴望挖掘下沉市场用户的互联网公司的神经 。
于是 , 短短几个月内 , 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互联网大公司悉数进军社区团购 , 纷纷强调要不惜投入拿下市场第一 。
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大公司们 , 信奉“天下武功 , 唯快不破”的法则 。 进入这个市场后 , 开始重复烧钱补贴、攻城略地的套路 。 这样的故事在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等行业已经多次上演 。
近日 , 一篇名为《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 。 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 , 在互联网公司们强势的补贴面前 , 做个体生意的小摊贩毫无抵抗力 , 而资本的涌入正在让他们失去赖以谋生的手段 。
互联网公司为何纷纷开始卖菜?互联网公司卖菜会对摊贩、消费者产生什么影响?近日 , 界面新闻采访人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聂辉华 。
他认为 , 短期看消费者买到了价格便宜的商品 , 但是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 比如互联网公司通过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效率的做法会造成部分人失业 , 个体摊贩在补贴战之下也会遭受冲击 。 长远来看 , 一旦消费者养成在互联网平台买菜的习惯 , 平台还有能力进行“大数据杀熟” 。
在聂辉华看来 , 互联网公司进入生鲜行业并没有做大蛋糕 , 而是从现有蛋糕中切走一块 。 这种竞争也没有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 更像是零和博弈 。
他表示 , 互联网公司通过大规模烧钱 , 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的方式 , 是一种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急功近利的做法 。 这种模式在外卖、网约车等领域大获成功 , 但一旦到依赖于技术创新的领域和重视产权保护的市场 , 这样的做法并无优势 。
以下是界面新闻采访实录 , 经过简单编辑:
界面:互联网大公司都去做社区团购 , 盯上卖菜这门生意 , 原因是什么?
聂辉华:互联网公司涌入生鲜行业有两个原因 , 一是资本天生逐利 , 而买菜是日常生活的高频需求 , 从其他商品延伸到生鲜也比较正常 。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互联网红利已经耗尽 , 除了生鲜外 , 基本其他行业都已经被线上化了 。
界面:近期一篇网络热文认为 , 互联网公司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 , 对此您怎么看?是否真的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聂辉华:相比于个体经营的菜贩 ,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明显 。 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对上游进行整合 , 与个体相比 , 它对上游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 降低采购成本 。 而在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市场 , 成本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 。 再加上互联网公司的补贴冲击 , 菜贩作为个体将不堪一击 。
短期看 , 消费者买到了价格便宜的商品 , 但是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
传统生鲜流通链条有很多环节 , 互联网公司要提高效率 , 只能通过减少流通环节 。 这样肯定会造成部分人失业 。
当然也有少数人可以转变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 , 比如社区服务站的管理员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机会 。 尤其是当前正处于经济下行期 , 这部分人的处境更会雪上加霜 。
另外 , 相比于小摊贩 , 互联网公司还有能力进行价格歧视 , 也就是常说的“大数据杀熟” 。 在一个熟人社会 , 社区内的摊贩不会把同样的菜向不同的人卖不同的价格 , 因为要在这个地方长久做生意 。 但是一旦消费者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平台买菜 , 由于信息不对称 , 互联网公司往往会对消费者采用价格歧视策略 。
界面:与已经线上化程度很高的其他商品(比如电器、书籍等)相比 , 生鲜产品有何特殊性?相比于卖菜商贩 , 互联网公司卖菜是否真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聂辉华:蔬菜消费是刚需 , 同时也是低弹性需求 , 意味着再有钱 , 一个人对生鲜蔬菜的消费也是有限的 。 根据恩格尔定律 , 当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之后 , 花在吃上的钱比例会逐渐下降 , 会把更多的钱花在健康、娱乐、文化上 。 所以 , 生鲜注定是一个利润非常薄的生意 。
而生鲜消费的购物体验感很重要 。 与其他线上化的商品相比 , 生鲜商品有两个明显特殊性 , 一是非标准化 , 网络图片上展示的商品可能跟到手的差异很大 。 第二 , 质量品质往往不可证实 , 买到变质食物该如何处理?很多电商做农产品都不成功是有原因的 。
所以互联网公司也不要对这个市场过分乐观 。 以曾经的风口共享单车为例 , 明明市场上已经单车过剩了 , 很多互联网公司还要拼命投放 , 结果留下了一堆破铜烂铁 。 这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 但后果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 。
界面:在外卖、网约车等业务上 , 可以看到市场几乎被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互联网公司所垄断 。 在社区团购(生鲜零售)上未来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吗?
聂辉华:与网约车等行业不同 , 生鲜市场不太可能由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互联网公司所垄断 。 因为生鲜的上游产地极其分散 , 有很强的本地化特征 , 辐射范围也相对有限 , 比如新疆的菜运到北京 , 再好也会蔫掉 。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 , 互联网公司可能会占领一些区域性市场 , 或者是垄断流通和配送环节 。 如果出现这样的格局 , 意味着这些公司可能会吃下这条产业链中大部分利益 。
界面:有互联网公司认为 , 通过对生鲜供应链的改造和升级 , 可以降低生鲜产品在流通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 从而创造价值 。 对此您怎么看?
聂辉华:不否认互联网公司通过改造供应链 , 能够降低损耗 , 创造了一些价值 。 但我认为 , 这种竞争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 更像是零和博弈 。 不是做大蛋糕 , 而是从现有蛋糕中切走一块 。 互联网公司如果去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 做增量 , 会更有价值 。
界面:您怎么看待互联网通过烧钱补贴抢占市场的做法?
互联网公司通过大规模烧钱 , 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的方式 , 是一种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急功近利的做法 。 这种模式之前在外卖、网约车等领域获得成功 。 但一旦到依赖于技术创新的领域和重视产权保护的市场 , 这样的做法并无优势 。
中国数字经济的红利可能快耗尽了 , 如果要让市场规范发展 , 要让市场有活力 , 一定要对垄断有所遏制 , 再不遏制垄断就会压制创新 。 其实可以看到 , 互联网公司这些年并没有太多技术性的创新 , 都是在跑马圈地 。
【界面新闻|互联网公司抢菜贩生意,但你买菜更便宜了吗?】从政府角度看 , 既需要经济增长 , 提高效率 , 也需要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 鼓励创新 。
推荐阅读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视点·观察|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 17家险企明年起暂别该业务
- 互联网|首儿所互联网医院办公区启用 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
- 新闻|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增加到|首儿所互联网医院服务能力再提升,线上号源增加到每日1500个
- 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宝将|相互宝将于明年1月关停,华为回应6亿元成立精密制造公司,俞敏洪正式进军直播带货,台积电1nm工厂敲定,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新闻|倒计时3天的澎湃新版块,背后是百年“烧脑”史
- 互联网|两极反转!周鸿祎竟然开始拥抱元宇宙,把元宇宙分五派!三六零是哪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