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 , 微信官方举办的《“好看成都”启动仪式暨微信视频号创造营成都专场》在成都圆满举办 , 微信视频号团队Charlie为大家带来视频号功能玩法介绍 ,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 , 大家可以前往《涨粉、变现、避雷 , 微信官方首次披露视频号运营规则!》详细了解微信官方的运营规则 , 下面婷克丽直接给大家上视频号博主分享干货!
以下内容是本次直播大会视频号博主分享内容整理:
1 不一样的美食博主 我的账号叫小江食材事务所 , 是一个探寻中华美食食材之旅为主题的视频号 , 视频的内容 , 就是去乡村 , 去中国的高山湖泊 , 山河湖海 , 寻找食材做美食 。
文章图片
视频号博主:小江食材事务所
今年四月份我们研究了一下短视频平台 。 发现对于在任何平台都没有粉丝基数、没有团队的这类素人博主来说 , 前期如果不投入大量的金钱 , 就算我们有好内容也没有办法破圈 。 收到视频号内测邀请后 , 研究了视频号的推荐机制发现它是基于社交属性这样的推荐机制 , 通过朋友点赞破圈 , 基于视频号非中心化的推送机制 , 让粉丝的累积更有意义 , 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机会 。
拍的第一条视频叫《二十三岁的理想人生》 , 3.5万播放 , 一千点赞和一千个真实粉丝 。 前期也只有四五百点赞量 , 现在每个月就更3条素材 , 团队只有2个人 , 全国到处跑 , 拍摄周期长 , 确实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沉淀 , 思考内容 , 现在每条视频稳定在2000-3000的点赞量 , 爆款有百万级播放量 , 2万多的点赞 。
我选择食材主题也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 当初在四川瓦屋山一个村里发现冷笋这样的食材 , 隔壁村有许多人都靠采笋子生活 , 但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食材的存在 , 现在大家能够了解到的食材渠道都类似风味人间 , 舌尖上的中国这种大制作又严肃的纪录片 。 虽然美食是个大品类 , 但很少有人来做一个更偏短视频 , 更邻家、更亲切的volg形式 , 来带大家去探寻食材 。
当决定做食材后 , 在寻找视频号方向上要思考3点 , 分别是有兴趣、有机会和有意义 。 没兴趣就没有办法长时间去投入持续生产优质的内容 。 可能拍两三期 , 觉得烦躁 , 数据很不好 , 就停止了 , 现在大家经常能刷到美食视频主要以做饭为主 , 还没有以这样的V log的形式探寻食材的 。
就这样在兴趣的基础上做到可持续 。 除了在享受自己喜欢的事情 , 我们还会思考如何为别人带来一些帮助 , 比如在冷笋那期 , 视频留了这个农户的微信 , 为农户带来不错的销量 , 这就做到有意义 。
文章图片
现在很多品牌商 , 文旅机构 , 甚至政府机构也在跟我们合作 , 想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把他们的公司文化、故事 , 让更多的年轻的消费主力军看到 。
半年来我的账号更新了三十六条 , 其中有三条视频的播放量在百万以上 , 就根据视频一些数据总结一些经验 , 跟大家分享一下 , 一条优质的原创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 有趣、猎奇、引发共鸣和有用 。
前期一定要主动不要怕没有面子 , 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让他们点赞 , 好友的点赞就像你的天使投资人 , 这样你的优秀内容才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
从收藏量上反思视频号带给观众的价值 , 比如说像我们瓦屋山这一期的收藏量 , 只有六十五个收藏 , 八万多的观看量 , 收藏量很少 , 所以我们就会反思这一条视频是不是观众获取有用的价值点比较少 , 没有让大家能够想要收藏的欲望 。
从转发量去思考是不是和观众产生共鸣性少 , 评论量的多少就是有没有话题性 , 像我们最近有一期爆款拍三圣乡一个石材染色坊 , 在评论区做了一个小游戏 , 让大家猜哪一个衣服是用核桃染出来的 , 那条视频就成了我们的爆款 。 百万的播放量 , 三千多转发 。
然后第四条 , 很重要的一点心得是给予一条视频足够的信息量 , 像我们的视频前期就单纯以食材本身为主 , 没有进行一些延伸 , 那样受众范围就很小 , 可能就仅限于喜欢食材 , 喜欢美食这一类的朋友 。 我们根据这个数据去进行了一些完善 , 食材的视频不仅仅是展示食材和美食 , 更多也会和一些景点、和一些人文、和一些历史去进行结合 , 扩展视频的受众量 。
还要强调的一点是 , 在短视频充斥大量真人IP的这个时候 , 大家可以问问自己一个问题 , 我想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你的视频风格 , 你能想到什么 。
我希望我给我的受众带来的感受是真实、亲切和温暖的 , 所以做到现在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要素去产出 。
最后 , 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做短视频一定要有长期主义心态 , 这是一个攻坚战 , 生产能持续做下去有价值的内容 。
比如 , 之前有个朋友说他是一个民宿机构该怎么来做短视频 , 假设你只拍房间多漂亮、花园多美 , 你拍几期后怎么输出新内容呢?我当时给了他一个建议 , 来到民宿的人一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 他们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故事 。 如果你可以去拍他们在民宿发生的故事 , 以这种连续剧的方式产出内容就是一个有持续价值的方式 。
爆款是偶然 , 有一定运气 , 不要执着 , 这也是我近期一直在给自己灌输的一个心态 。 如果执着放在持续产生优质的原创内容上 , 把心态放稳 , 然后持续的创作 , 把通过视频号带来收入视为附加产物 , 就像金钱一定是能力的附属品一样 , 爆款有一天兴许就来了 , 作为新生博主前期还是要尽量生产优质内容 。
2 破圈传播——剧情式科普 我们这个账号的名字叫“硬核不软的班班” , 偏吵架式科普类型 , 这是一种新模式 , 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视频播放量都过了百万 , 单条视频号内容最高播放量破千万 。
文章图片
视频号博主:硬核不软的班班
其实除了吵架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的风格 , 比如虐狗式风格 , 间谍式风格 , 恐吓式科普 , 还有深情式科普 。 这种科普视频风格破圈比较厉害 , 现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做知识科普的博主都在朝着我们这个风格来做 , 我们也很开心 , 大家能够通过这种娱乐、有趣的方式 , 把内容做好 , 给更多人传递有价值的东西 。
我们的短视频基本上都是三十到四十秒的时间内 , 用科普的知识打造一个高矛盾冲突剧情 , 高情绪状态的场景故事 , 这是我们总体的风格 。
在做策划和脚本时 , 比较注重生活化 , 把比较专业的术语、资料、文献用一种交谈的方式说出来 。 另外还会有一些生活的洞察 , 我们的选题是比较生活化的 , 调研大家生活上的疑惑 , 把这种选题抓出来 , 然后插进生活里面很容易出现的场景 , 这也造就了一些热门梗破圈传播 。
在做脚本时 , 我们第一个考虑的是大众的误区 , 这样更能抓到大家的眼球 。 第二 , 用对话生动的那种方式去讲一些复杂的知识 , 尽量简单化 。 第三 , 我们要打造一个比较矛盾的场景 , 吵架吵起来;第四 , 我们会塞一些槽点和争议点在视频里 , 留给大家去评论 。
比如说我们有一条视频 , 吃酱油会不会让伤口变黑 , 会不会让皮肤变黑 , 就引发不少人参与讨论 , “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 , 我妈这么说的 , 老人说的都有道理......”
还有一个点就是在拍摄和制作里 , 要与网友强调的点背道而驰 。 有些网友评论 , 说你这个bgm太惨了 , 能不能换一个?你不要老是哭着说好不好 , 或者是说哎好好科普不行吗?为什么要这样神经病 , 但是其实这个是我们有意而为之 。
其实 , 拍摄的时候也很有难度 , 因为我们讲的是一套情景化的科普 , 台词、情绪迅速进入状态比较难 , 这里我们会直接参考部分著名影视剧的情绪状态 , 让我们的表演更容易进入 , 也让观众更容易进入情景 。 再配合音乐 , 卡点等 , 带观众进入情绪 , 就跟电视剧一样 。
最重要的一点是 , 科普的内核我们还有一个神秘的X教授 , 担当科学顾问 , 做信任背书 , 来确保我们所有传播的知识、科普是硬核的 , 正确的 。 整个策划流程要经过了很多的资料调研、脚本成型 , 再给教授审核 , 不能给大众传递错误知识点 。
我们这个团队也都是从零开始 , 也不是来自影视专业 , 我个人学的理工科 , 比较较真儿 , 比如日常生活在美容护理方向 , 我会发现很多女生很多误区 , 长痘痘商家就让你不断去角质 , 可是角质去多了会伤害肌肤屏障 。
我们在短视频也会通过科普推荐一些护肤商品 , 并且已经在做一个小程序 , 用AI的方式去识别他们的皮肤状态 , 可以跟踪粉丝用了我们推荐的商品 , 通过这种智能化、公平化、健康化的方式 , 在变现上也为我们提供了新机会 。
3 MCN机构正在如何运营视频号 今年的一月份 , 我们收到视频号内测开通了视频号的创作权限之后 , 我们进行了多品类的测试运营 。 涵盖了帅哥、美女、教育、美食、剧情、音乐、幽默、搞笑这种强贴近大家生活领域 , 我们现在运营了五十多个账号IP的一个矩阵包括杨家诚心游 , 萌宠类的陈泰勒 , 还有辣椒味蛋糕目前来说相对来说比较头部的账号 。
文章图片
蜂群文化CEO吴传业
视频号不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平台 , 它依托了微信生态而且拥有十二亿月活 。 视频号出现之前 , 很多创作者会跟我遇同样的问题 , 就是私域流量和社群其实非常难跟自己的账号做联动 , 不利于变现转化 。 视频号解决了这个问题 。 直接将你们的内容分享到相应的朋友圈、社群 , 以及分享给一对一的精准朋友以及精准用户 。
在目标群体里做一个快速的传播裂变 , 能够提高声量 。 同时将内容分发到社群也帮助了社群活跃 。 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团队在多品类账号运营方面的一些玩法和技巧 。
01-社交裂变账号联动才是屠龙刀
账号矩阵运营最大的优势就是账号联动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号带小号的逻辑 。 要利用好视频号社交裂变的优势 。 利用创作者之间的出镜 , 相互点赞 , 以及他们账号的一些互动 , 带来粉丝流量的转化和裂变 。
相当于一条内容两个账号就达到了double的流量池 。 一定要利用好好友推荐的功能 , 我们之前有做一些相应的一个答案 , 同一个话题的操作 。 或者账号接力的一些活动 。 可以是跨品类的联动 , 然后也可以是资源的合作 。 这个是不局限的 , 也可以是相同品类粉丝的一个账号联动 , 效果非常好 。
官方平台也发起过一个“我家老照片”的话题 , 我们积极的做了第一波响应 , 组织了多位PGC达人 , 来配合话题预埋的首发 。 同时我们联动了一些UGC的达人来进行话题加热 , 在一周内这个话题页达到了两百多位达人的参与 , 话题非常火 。
我们不想把这套内容设定的太复杂 , 做简单的参与模板 , 让用户以最简单最快速的方式加入到我们的话题活动当中 。
02-品牌合作视频号的商业化要素
我们也是迈出了商业合作的第一步 。 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萌宠类的博主陈泰勒跟特斯拉的合作 。 第二个是一个运动潮牌跟我们的一个美帅类的账号进行了商务合作 。
目前在整个广告商单上来说 , 颜值类的账号和剧情类的账号是目前我们客户问询最多的 。 因为这里这一类的账号内容品牌的植入度是比较高的 。 视频号的这个平台 , 客户对私域流量的转化的要求其实非常高 , 所以他们更喜欢种草类 , 或者是功能性的知识产出类的内容 。
在内部也会跟我们的商务部进行一个联动 , 尽可能去利用好视频号好友推荐的这个机制 , 商务同事一起点赞 。 他们关系网大部分来自于客户可以快速促成更多的商业合作 。
【冷笋|视频号爆发前夜,抓住红利赚钱真的太太太容易了】商业化跟内容永远是相辅相成 , 商业化匹配我总结了三点:
- 第一个点就是品牌产品是否与达人自身的特性匹配 。
- 第二个点就是广告的植入是不是能够跟你的账号内容融合度高的 。
- 第三个点就是你账号的本体的调性是不是能够与品牌的理念相符 。 都能符合就可以达到双方的一个互利共赢的一个状态 。
商业技巧要基于优质的内容 , 永远是内容为王 。 做好内容才是提高账号体量的第一步也是整体发展节奏的最重要的一步 。
怎么样去做出优质内容 , 我总结了下面的这个几点:
其实没有人能够一做就爆 , 要边测试边调整 , 不停优化内容 。 在账号的运营过程当中 , 要学会去利用我们账号的整个发展的数据 , 无论是粉丝的发展数据 , 还是账号单条内容的前端数据 , 都要去用利用好 。
利用好账号的粉丝画像 , 来给我们内容做一个反向赋能和调整 。 同时要重视粉丝评论 。 很多内容创作的点是可以从你的粉丝评论里边找到灵感 。
比如 , 做内容的人都会碰到创意枯竭 , 这里有一个我们经常用的场景扩散的方式 , 当你内容的枯竭的时候 , 我们在明确了账号目标用户之后 , 可以围绕我们账号目标用户关注的话题 , 或者是他的一些延伸的场景快速找到更多内容方向 。
举个例子 , 如果目标群是十到十八岁的孩子 , 首先你要想到这些孩子平时接触的高频角色是什么?家长、老师、校领导、同学、别人家的孩子这类 。 在这种基础下 , 进行扩散的时候 , 要去想到他跟他的家长能够接触的高频场景是什么 。 无非是上学 , 吃饭 , 写作业、家教、出游、购物 , 然后通过这一类的场景去发散 。
有共鸣才能有爆点 。 我们要能够延伸出来一些带有共鸣或是好奇、利益思考、欲望、还有就是未知幻想 , 感官价值冲突这一系列的重要感官因素 。 当用户有了共鸣之后 , 他的互动自然就会非常高 , 内容可能爆掉的几率就会非常高 。
其实视频号是一个有情有趣的平台 , 所以用户喜欢轻松、幽默、真实、这类的内容 , 内容创作一定不能缺少的就是情感的共鸣 。 内容源自于生活 , 用户有了共鸣之后 , 接下来的内容创作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
视频号是刚刚开局 , 好玩的在后头 。 我们正对关键品类做一个更专业的、矩阵化的运营布局 , 然后做好账号内容 , 并且在商业化上 , 我们会对不同品类的内容来做更多的变现尝试 。
推荐阅读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部落|excel固定显示行列视频:应用冻结窗格同时固定标题行和列
- 入口|微信迎来新变革:保护隐私,增加视频号入口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