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
有效载荷工作正常
解放军报北京12月3日电 采访人员安普忠、贺逸舒报道:采访人员3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 , 12月2日22时 , 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 ,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 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
采样和封装过程中 , 科技人员在地面实验室根据探测器传回数据 , 仿真采样区地理模型并全程模拟采样 , 为采样决策和各环节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 着陆器配置的月壤结构探测仪等有效载荷正常工作 , 按计划开展科学探测 , 并给予采样信息支持 。
自动采样是嫦娥五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 , 探测器经受住超过100摄氏度的月面高温考验 , 克服了测控、光照、电源等方面的条件约束 , 依托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样品采集机构 , 通过机械臂表取和钻具钻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月球样品 , 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 。
【嫦娥|月球“挖土”最新进展引关注】其中 , 钻具钻取了月面下的月壤样品 , 机械臂则在末端采样器支持下 , 在月表开展多种采样 。 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 , 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 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
嫦娥五号探测器配置了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有效载荷 , 能够在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 探测器钻取采样前 , 月壤结构探测仪对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进行了分析判断 , 为采样提供了数据参考 。
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月面完成采样封装——
“嫦娥”采“土”记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高立英 贺逸舒 安普忠
本文图片
12月2日 ,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 新华社发
除了寂静 , 还是寂静 。
38万千米外的月球 , 风暴洋东北部 , 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静静伫立 , 等候月面起飞时刻的到来 。
北京时间12月3日23时许 , 月球坑洼不平的灰色表面上 , 点缀着几朵绽放的深色“花朵” 。 那是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后 , 留下的新鲜印记 。
摘回一片“明月” , 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 , 随着48小时前嫦娥五号探测器翩然落月 , 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
“嫦娥”心中月 , 人人心中明 。
此刻 , 月球背面 , 嫦娥四号着陆器正在刷新着人类航天器在月球工作时间的最长纪录;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也已在太空飞行超过3亿千米……
这些太空中的中国探测器 , 犹如飞向浩瀚宇宙的风筝 , 不论飞得多远 , 丝线牢牢牵在一群中国航天人手中 。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为繁重和紧凑的一次飞控任务 。 北京航天城飞控大厅灯火通明 。 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 , 一双双眼睛紧盯屏幕 , 耳边传来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 。
12月1日23时11分 , 嫦娥五号任务北京总调度刘建刚自信的口令声响彻大厅:“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面!”
嫦娥五号稳稳软着陆!大屏幕上演示画面中 , 组合体用长长的金属“触角”插入月壤 。
漫漫探月路 , 步步是关键 。 嫦娥五号着陆器配备的相机 , 记录下这历史性一刻:如同悬在月表的一个惊叹号 , 细长的钻头一点点钻入月壤 。
钻取采样封装完成后 ,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遥操作团队 , 开始发送指令 , 操纵38万千米外的嫦娥五号进行表取采样——
由数十个关节组成的机械臂 , 缓缓伸出3.7米长的“手” , 探向月表 , 挖起属于中国人的第一铲月壤 。
飞控大厅屏幕上不断变化跳动的参数 , 牵动着航天人和科学家的心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月球楼里 , 地面支持团队正紧张工作 , 操作嫦娥五号的1∶1模拟器进行实战演练 。
12月2日夜 , 皓月当空 。 皎洁的月光洒在北京航天城 , 也洒在6岁女孩伊伊的身上 。 抬头仰望一轮圆月 , 小女孩知道 , 此刻爸爸正和同事们一起“遥控”嫦娥五号 , 在月亮上“挖土” 。
对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嫦娥五号遥操作副主任设计师荣志飞来说 , 这一铲“土”同样陌生而新奇 , 令人期待 。 此前 , 他只在照片中见过珍藏在北京天文馆的0.5克珍贵月壤 。
对于中国行星科学家而言 , 做梦都想着这一天:从月球带回真正属于自己的月球样品 。
“十年妆成始出阁 , 驾金车 , 过天河 , 寂寥蟾宫 , 新影更婀娜 。 玉镜为台舒秀臂 , 撷仙土 , 回故国 。 ” 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之际 , 一阕航天人所作《江城子》刷屏网络 。
中国航天人心中的星辰大海 , 都始于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说:“我们的目标是采样返回 , 采到样品、返回地球 , 就是成功 。 ”
这一铲“土” , 不仅是一抔月壤 , 更是将人类对月球、地球乃至对整个宇宙特征起源和演化认知的进一步深入 , 也体现了太空资源和平开发利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力量和大国担当 。
“我们的任务 , 就是把嫦娥五号‘控’回家!”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型号副总师赵凤才说 , 接下来他们将迎接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 。
采回的这片“明月” , 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解放军报北京12月3日电)
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
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解放军报北京12月3日电 采访人员贺逸舒、安普忠报道:采访人员从国家航天局获悉 , 12月3日23时10分 , 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 , 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 , 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 , 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
专家介绍 , 与地面起飞不同 , 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不具备成熟的发射塔架系统 , 着陆器相当于上升器的“临时塔架” , 上升器起飞存在起飞初始基准与起飞平台姿态不确定、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地月环境差异等问题;此外 , 由于月球上没有导航星座 , 上升器起飞后 , 需在地面测控辅助下 , 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 。
点火起飞前 , 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分离 。 此次国旗展开是我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国旗的“独立展示” , 根据回传影像显示 , 五星红旗在阳光照耀下 , “中国红”格外鲜艳 。
点火起飞后 , 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 , 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 。 随后 , 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 , 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 , 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 , 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
本文图片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0年12月4日第1、3版)
编辑:柴潇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