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94岁老人被抬进银行做人脸识别……近期发生的老年人遭遇“智能鸿沟”的热点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 日前 , 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 介绍《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 要求抓紧研究各领域配套实施方案 , 力争在年底前尽快出台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 。
业内人士认为 , 对AI智能技术进行适老化改造 , 将填补许多此前未曾开发的空白领域 , 更会加大智能技术的的研发广度 , 拓展相关产业链 。
APP为何没有“长辈模式”
针对年轻人开发设计的APP , 却鲜有关照老年人 , 更不用说量身定做了 。 很多APP在字体大小、语音阅读、临时弹窗、文字输入提示等方面 , 也没有顾及老年人视力听力下降、反应相对迟钝的实际情况 , 导致老年人使用体验很差 。 难怪许多长辈抱怨 , APP内容繁杂 , 花里胡哨 , 看似功能很丰富 ,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 , 很多功能并不需要 , 想用的功能反而找不到 。
APP普遍没有说明书 , 对于年轻人来说也不需要 , 但老年人要想使用 , 却往往苦于得不到相关功能的使用说明 , 因而造成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9月29日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3月 , 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 , 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 。 由于年轻人在网民中占据绝大多数 , APP开发企业自然瞄准这一主要目标受众 , 很少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 出于研发成本、投入产出等考虑 , 很多APP并没有专门的“老年模式”“长辈模式” 。
美国学者普林斯基和弗莱尔曾把数字化时代的人类按年龄做了一个分类:青年人是引领浪潮的“数字原住民” , 中年人是亦步亦趋的“数字移民” , 老年人则是被拒之门外的“数字难民” 。 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慢 , 学习网络技术本就很困难 , APP的不友好更令他们难上加难 。
【改造|“适老化”:“智能化”之潜在大市场】当下 , 智能AI的身影已经高度活跃于大众视野中 , 走进寻常百姓家 。 业内普遍呼吁 , 当前智能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年龄普遍是年轻人和中年人 , 但是实际上老人也比年轻人更需要智能居家应用 。
AI适老化改造或迎新兴增长点
对AI智能技术进行适老化改造于是应运而生 。 针对居家老人切身需求 , 通过智能解决、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等智能化手段 , 结合呼叫中心等线下服务网点 , 建立以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 , 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 , 以社区为依托 , 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 , 建立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
“适老化改造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 社区和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 ”北京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鄂俊宇认为 , 在政策加持下 , 老龄化背景下 , 宜居环境的建设 , 养老服务进入社区都会获得巨大的支撑 , 适老化改造效益速度提高 , 养老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 。
而百度“爱老驿站”也已在AI适老化方面先行 。 该项目由百度公益发起 , 依托“小度在家”等百度旗下AI产品 , 社区养老需求与养老机构服务得以连接 , 老年群体能够享受到适老化智能生活 , 与丰富音视频内容带来的乐趣 。 “爱老驿站”第三方技能还提供养生、老年资讯等内容服务 , 例如老人只要说“小度小度 , 我要楷书技法学习” , 就可以进入视频教学 。
业内人士更相信 , 由于AI技术适老化改造 , 将产生更多更好的商业模式 , 也一定会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居家适老化改造产业 。 毕竟产业体量可观 , 涉及上亿户家庭 。 同时 , 期望居家适老化改造产业能形成更高的行业标准 , 建立真正专业的智能化养老服务服务体系 , 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家中 , 结合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 在医养、康养和社区服务支撑下 , 享受更多智能化服务 。
更有有识之士提出 , 将APP适老化改造纳入信用 , 是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应有之义 。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 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日益扩大 , 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 对于企业来说 , 有义务践行爱老助老的社会责任 , 通过APP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
事实上 , 如今市面上已经有一批能够让老人快速上手的软件 , 例如主打中老年社交娱乐的“糖豆”APP、各种老年大学APP以及定位中老年直播平台的“老柚”APP 。
“智慧养老要智慧 , 更要‘致惠’ 。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认为 , 要抓住“养老服务”这个核心 , 在智慧产品和服务中 , 体现适老化、实惠性、人文性 。
有的智能APP用起来程序繁琐;有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功能单一 , 或存在安全隐患 , 或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现实中 , 一些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体验不佳 , 老年人认可度不高 。
曾琦认为 , 为老年人设计研发产品要植入人文关怀要素;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方要建立消费反馈机制 , 收集老年人对智能产品体验后的评价 , 据此判断产品或服务的效果 。 填平智慧养老的“数字鸿沟” , 在摸清老年人真实需求基础上 , 还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孙永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