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两类科研人员评职称有了标准

【哲学社会科学|两类科研人员评职称有了标准】昨天 ,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布《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北京市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 按照“干什么、评什么” , 分层、分类为两类科研人员量身定制了清晰的职称评价标准 。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是职称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次改革将破除体制外科研人员职称申报“玻璃门” , 打通体制内外科研人员的评价渠道 , 实行分类管理模式 。 本市高校、科研机构等职称自主评聘单位的科研人员 , 通过单位职称评审即聘任到岗位 。 对于企业、智库等非公单位的科研人员 , 可按照“个人自主申报、行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管”的社会化方式 , 参加市科委或市社科院分别组织的两个研究系列职称评价 , 科研人员取得职称资格后 , 企业、智库等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自主择优聘任 。
本次改革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推广型、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服务型3类 , 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型2类 , 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 , 按照“干什么、评什么” , 分别制定评价标准条件 。
在职称评审时 , 科研人员可自主选择将论文专著、发明专利、项目成果、软件著作、技术标准规范、理论文章等最能代表能力水平的成果提交职称评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