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投递简历后却屡遭陌生来电骚扰 谁卖了我的简历?
新京报采访人员 刘名洋 实习生 慕宏举 编辑 左燕燕 校对 薛京宁
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后 , 却屡遭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 , 内容多为介绍“贷款”、“博彩游戏”、“兼职刷单”等信息 。
应聘者怀疑 , 个人信息通过招聘平台落到他人手中 。
新京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从售卖企业招聘账户到批量下载应聘者个人信息 , 再通过贴吧或QQ群销售简历 , 其中存在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 多年来虽曝光不断 , 却屡禁不止 。
文章图片
图1/8
▲使用QQ群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招聘简历” , 便出现众多售卖求职者简历信息的群 。 截图
有卖家称 , 不同平台的简历价格有所不同 , 总体来说 , 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5元左右 , 二手简历每份1元左右 。 “遇上收的比较多的单子 , 一天能挣几千块 。 ”
12月3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分别致电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4家招聘网站客服热线进行举报 , 工作人员均表示 , 他们对上述情况并不了解 , 会将这些举报信息进行记录 。
4家平台客服人员均建议 , 应聘者可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等 , 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 , 他们会把这一情况反馈给法务、技术等部门处理 , 处理时间为1至3个工作日 。
应聘
投递简历后等来骚扰电话与短信轰炸
李乐(化名)今年刚大学毕业 。 因为疫情 , 学校的校招没有如期举行 , 她编辑了一份简历 , 通过招聘网站应聘两家公司的销售岗位 。
投递简历不过几小时后 , 李乐接到一通电话 , 来电显示为未知号码 , 并询问她“你工作找到了吗?”得知李乐尚未找到工作后 , 对方让她添加微信沟通 , 并表示要帮助她找工作 。
添加微信后 , 李乐被拉入一个200人左右的微信群 。 群里不断有人发布刷单的消息 , “一单赚五六元 , 上不封顶” , 且消息更新速度很快 。 李乐这才知道 , 这是一个电商刷单兼职群 , 于是她退出群聊并删除了对方的微信号 。
从这天起 , 她又不断地接到类似的电话 。
遇到相似情况的不止李乐一人 , 来自河北的张志(化名)表示 , 11月30日 , 他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一个配音员的职位 , 半个小时后 , 他接到一通来自湖北武汉的电话 。
【新京报|投递简历后却屡遭陌生来电骚扰 谁卖了我的简历?】接通电话后 , 电话那边同样让他加微信进群 。 “我进群后发现 , 群里发的都是些刷单的兼职信息 , 我想也没想就直接退群了 。 ”在这之后 , 他又接了4通电话 , 虽然来电地点不相同 , 但都是找他办理贷款或刷单的 。
来自山西的赵墨(化名)也提到 , 自己在智联招聘投递简历 , 一个月后 , “贷款、卖车、卖房、淘宝刷单”的电话几乎天天都有人打来 。 “我对自己的电话保护得很好 , 没买过保险 , 也没注册过信息 , 但投递完简历后 , 卖保险的电话特别多” 。
赵墨起初还会接听这些电话 , 并告知对方不要再打来电话 , 但是每次打电话的人都不同 , 后来他询问打来电话的人才知道 , 自己的信息被人从招聘网站下载下来后变卖了 。
“身边的同学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 在网上投递简历 , 信息被售卖 , 现在这种情况好像成了不足为奇的事情 。 ”赵墨说 。
买卖简历
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5元左右
新京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百度帖吧的“boss直聘吧”、“智联招聘吧”中 , 有发帖人收购简历 , 也有人售卖简历 , 并表示“可下载全国简历” 。
在QQ找群的搜索栏中输入“简历”“招聘简历”等关键词 , 也能发现众多售卖招聘简历的群聊信息 , 且群名或者群简介包括“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名词 。
这些群大部分未设置进群门槛 , 点击加入即可进群 。
新京报采访人员随机进入一名为“智联简历智联招聘简历”的QQ群 , 群成员共493人 。 群内不断有成员发布“出售BOSS直聘账号”、某平台“全国本地简历点有货”等信息 。
文章图片
图2/8
▲QQ群里不断有人发布出售简历、企业账号等信息 。 手机截图
新京报采访人员以买家身份联系到该群一位卖家 , 这位卖家称 , 售卖的简历分为一手和二手的简历 , 一手的简历是没有卖出过的简历 , 二手简历则是之前卖出过并再次售卖的简历 。
这位卖家表示 , 不同招聘平台的简历价格不同 。 有的同城上的一手简历一张2元 , 二手简历一张0.5元 。 智联招聘上的简历稍贵点 , 一手的简历2.5元一张 , 二手0.7元一张 。
群里另一位卖家售卖的简历则相对便宜一些 。 “一手实时简历1元一张 , 多买还能有优惠 , 你要是买2500张 , 我算给你2000元 。 ”
至于简历从何而来 , 上述两位卖家均表示 , 自家简历都是从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平台上的企业账号直接下载的 。 另有卖家提到 , 自己出售的简历是通过“发帖”获得的 , 能够保证简历是“实时的而且是一手的” 。
文章图片
图3/8
▲某出售简历的卖家称自己有很多一手简历 。 受访者供图
“发帖”是卖家们的暗语 , 即在招聘平台上自行发布招聘信息 。 至于简历的买方来源 , 这位卖家称 , 目前主要提供给专门倒卖简历的“工作室” , 用于招聘刷单、博彩游戏宣传等兼职人员 。
文章图片
图4/8
▲简历卖家在某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启事 , 以此获取更多简历 。 受访者供图
简历收集
采集软件取代人工24小时批量下载
对于简历的收集方式 , 卖家吴林(化名)透露 , 他售卖的简历并非自己人工收集而来 , 而是通过“提取器”和“采集系统” , 24小时不间断地从招聘网站及接收简历的邮箱批量下载 。
“提取器”和“采集系统”都是一款外挂软件 。 吴林表示 , 自己是通过网络购买的 , 也可以倒卖出去 。 “提取器400元 , 采集系统造价更贵 ,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 价格在千元以上 。 ”
吴林进一步解释 , 比如你的招聘邮箱里有1万个简历 , 自己下载太麻烦 , 有了提取器就能批量提取 , 还可以筛选地区、性别和应聘条件 , 将这些简历分类 。
文章图片
图5/8
▲简历卖家展示的部分简历信息 , 涉及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等 。 截图
“通过邮箱和提取器获得的简历成本较低 , 购买一个企业招聘账户 , 发布招聘启事和邮箱即可 , 一天就可以获得2000余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简历 。 ”吴林说 。
和提取器不同的是 , 简历采集系统不需要邮箱 , 可以直接从招聘网站批量下载简历 , 除了购买企业招聘账户 , 还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充值才能查看、下载简历 。
吴林表示 , 照此计算 , 一份实时一手简历的价格在3元到5元之间 , 市面上如果卖的是2元左右的简历 , 基本都不是实时一手的 。
卖家收集的简历中 , 还包含“人工成本” 。
吴林提到 , 他们购买企业招聘账户后 , 还要花钱请人在招聘平台上代发招聘帖 , “发招聘贴特别严格 , 发不好就封账号 , 发帖后 , 怎么能在平台上排到最前面 , 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 ”
即便如此 , 这仍然是一份“薪酬可观”的工作 。
“实时的一手简历可以多次售卖 。 打个比方 , 当天卖一手简历和二手简历 , 再把前一天简历按5毛钱处理 , 一手简历3.5元 , 2手简历0.8元 , 隔天的简历0.3至0.5元 , 遇上收的比较多的单子 , 一天能挣几千块 。 ”吴林说 。
企业招聘账号
公开叫卖普通账号低至120元
在智联招聘平台上若要发布招聘信息 , 需要下载相关App进行实名认证 , 在绑定个人手机号并填写完身份证号后 , 将进入身份验证界面 , 在人脸识别认定成功后即可完成认证 。
猎聘的招聘者需要下载APP , 绑定手机注册 , 并完成人脸身份验证 。 最终需要按照所属公司营业执照上的全程填写就职的公司 , 否则无法完成验证 。
文章图片
图6/8
▲售卖企业招聘账号的卖家展示自己所拥有的公司营业执照 。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QQ群里同样有人在出售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的企业账号 。 且群内的信息活跃 , 10分钟便已经更新了99条信息 。
采访人员随机加入名为“智联招聘简历”的QQ群中 , 有人发布消息称“智联白银号有现货” , 能够接受预订智联招聘平台黄金 , 钻石的现号 , 这些企业号可指定登录的地区和行业 。
昵称为“BOSS直聘”的卖家表示 , 目前他售卖的企业账号分为两种 , 对公账号和普通账号 , 对公账号330元 , 普通账号120元 。 这两种账号都可以在BOSS直聘上发布招聘信息来获取简历 。
如果购买企业账号 , 购买者只需要准备手机号进行绑定即可 , “我们这里都是全套的 , 不需要你准备什么 。 ”这位卖家称 , 买完企业账号可以选择代发招聘信息 , “需要自己手动编辑招聘信息 , 一天最多发10条即可” 。
上述卖家称 , 正常而言 , 只要日常更新 , 发布的岗位和岗位介绍的内容比较符合“大众口味” , 就能收到很多简历 。 购买完企业账号之后 , 成为会员需要自己充钱 , “你充钱后 , 企业账号发布的招聘信息能够免费登上火爆贴 , 到时会收到更多简历” 。
文章图片
图7/8
▲卖家展示自己成功注册并认证的企业招聘账号 。 受访者供图
12月3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分别致电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4家官方网站客服热线进行举报 , 工作人员均表示对这种大量兜售应聘者简历的情况并不了解 , 会将举报信息进行记录 。
上述4家平台客服人员均建议 , 应聘者可以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证据等 , 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 , 他们会把这一情况反馈给法务、技术等部门处理 , 处理时间为1至3个工作日 。
其中有平台官方客服人员表示 , 这一举报内容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 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 “这种非法买卖信息的行为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 , 我们会严肃处理 。 ”
律师说法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 相关人员均可能涉及违法
11月2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关键词“出售简历”进行查询 , 搜索出11篇相关裁判文书 。
2018年10月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判处被告人孙康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 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
判决文书显示 , 2014年12月起 , 孙康先后就职多家公司 , 负责简历销售工作 。 其间 , 孙康通过私下帮助购买招聘账号的企业下载简历、或通过网络从他人处购买等方式 , 非法获取求职者简历 , 并存储于个人电脑中 , 共计64万余条 。
此后 , 孙康多次向吴某某等人提供或出售其非法获取的求职者简历 , 并从中获利 。
2019年9月 , 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定陈楠等四名被告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分别判处五年至三年三个月不等刑期 。
判决书显示 , 2016年 , 陈楠通过网络结识北京某招聘咨询公司员工何召忍 。 为提高业绩收入 , 何召忍与销售主管合谋 , 从公司内部资料库中找到相关企业信息 , 制作虚假服务合同 , 违规向陈楠出售招聘企业账号 。 陈楠获取上述企业账号后 , 再转卖给他人 , 数量巨大 。
文章图片
图8/8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关于出售简历的判决文书 。 网页截图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师立康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在售卖简历的产业链中 , 无论是售卖简历者、售卖企业账号者、提供简历提取技术者还是购买简历者 , 均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
师立康称 ,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行踪轨迹等 。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直接或间接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
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 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 情节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 ”
师立康认为 , 目前想要遏制售卖简历的现象 , 需要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的细则和具体的措施 , 并继续加大刑法的打击力度 。 同时各平台也应加大监管力度 , 及时查清哪些企业账号存在疑点 , 分辨出哪些账号是在恶意收集信息 , 并及时查封;遇到非法招聘售卖个人信息的企业账号 , 应加大处罚力度 , 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
推荐阅读
- 评选|新增“银发经济”等维度,新京报2021“智慧生活”榜单启动
- 中国|游戏科技共生发展?专家:游戏推动科技创新上行
- 灵魂|热搜第一!学霸+有趣的灵魂,她的简历羡煞众人
- 地面|期待“天宫课堂”成为常设课程 | 新京报快评
- 天宫|期待“天宫课堂”成为常设课程 | 新京报快评
- 新京报网|沃尔玛首推自动送货 巨头抢滩的自动驾驶卡车领域仍面临造血难题
- 投递|【曝光】OPPO Reno7Pro真机谍照 下巴边框这么窄?
- 专栏|科技强国,离不开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 新京报专栏
- 新京报网|海底捞回应关停约300门店: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以上
- 新京报网|蔚来秦力洪:十月工厂改建影响交付,目前已恢复生产最多六周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