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银发触网”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新华社上海12月7日电(采访人员李荣)为了让老年人从“怕网一族”成为“触网一族” , 上海市嘉定区近年来开展了“银发触网”行动 , 覆盖老人的“高频应用场景” , 量身定制精准的网络服务内容 , 提高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和网络风险防范水平 , 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 。

应用|“银发触网”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文章图片

↑老人们正兴趣盎然地学习手机应用和网络知识 。 (新成路街道提供)
为了让老人“不怕网、敢上网” , 首先就要帮助他们“能触网、善触网” 。 近日 , 采访人员在上海嘉定的新成路街道采访时看到 , “银发触网”志愿者正在为老人们上“抖音制作课” 。 今年76岁的张玉柱老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 , 他说:“第一次参加抖音制作课 , 太有意思了!老师教我们怎么拍美食抖音 , 怎么剪辑 , 怎么设置一个好标题 ,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家里的小年轻们‘鄙视’了 。 ”
在上海嘉定区 , 以详实的调研为基础 , 建立了互联网老人“高频应用”清单 。 志愿者们现场指导老年群众使用智能手机 , 从最基础的手机开关机、设置字体大小、调节音量、连接WiFi、清理内存“起步” , 再进一步“手把手”教会他们微信注册、添加好友、支付宝乘车、手机挂号、查询天气预报、购物买菜等各方面的操作 , 基本覆盖老人生活中“看、听、玩、聊、买”等常见的手机应用场景 , 做到“常用的都教会 , 教了的经常用” 。 同时 , 建立网上宣传、报警等平台 , 定时发布“防诈骗”“微信小推文” , 强化老人网络安全意识 , 让网络易“受伤一族”成为“安全一族” 。
“帮着老人学、带着老人学、陪着老人学” , 建立“银发触网”行动的志愿者队伍是关键 。 据上海嘉定区委网信办负责人介绍 , “银发触网”志愿者网上招募注册系统的活跃度很高 , 区域内的相关志愿者已超过500人 , 服务时长超过8000小时 , 助老上网的志愿服务已逐步趋于常态化、广泛化和品牌化 。 外冈等镇主动招募一批想学上网的“老大人”(当地方言 , 意为老人) , 优先普及网络知识 , 随后通过“楼组结对”的形式 , 让“老大人”向老年同伴推荐分享学习内容 , 吸引更多老年人在线上“打卡” 。 华亭、徐行等镇更是发挥在校学生的力量 , 让学生做起了小小志愿者 , “小手牵大手” , 将网络知识、上网技能“讲”给老人听 , 陪老人“走进网络、使用网络” 。
不少“文艺老人”已经成为网上的“银发潮人” , 网络生活成为老年生活的一个“全新空间” 。 在南翔镇成人学校 , 校长丁雪峰说 , 不可低估老人们的网上“冲浪”劲头 。 只要有了“触网”的条件和氛围 , 老人们会主动地向前“探索” , 让网络为自己的生活所用 , 给网络增添老年人独有的老年生活色彩 。 金莲娣老人是南翔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书画社的“领头人”之一 , 她兴趣盎然地坚持参加“智慧生活”系列课程 , 并且已与书画社的其他成员一起商量着把他们线下的“画廊”搬到线上 , 方便彼此的交流 。
【应用|“银发触网”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上海嘉定借助社区自治平台和街道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 , 开设“高阶网课” , 让“文艺老人”学深学透网上技巧 , 同时搭建展示平台 , 举办征文、书画、摄影、厨艺、健身等线上赛事 , 让群众在网络上找到“新舞台” , 在线上生活中感受到更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