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明天就开了,美国的“民主峰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二 )



大选|明天就开了,美国的“民主峰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文章图片

1863年 , 时任美国总统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 , 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 。
权贵阶层就这样在幕后悄然无声完成利益置换 , 手握选票的普通选民某种程度上只是这场热闹民主大戏的“工具人” 。 无怪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十年前就曾讥讽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制度已经演变成了“1%的人有、1%的人治、1%的人享” 。

大选|明天就开了,美国的“民主峰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文章图片

一些政治学家认为两党制下会出现“政党趋中化”的现象 。 意思是说 , 由于两党各自“粉丝”群体相对稳定 , 决定选举胜负的是中间选民 。
【大选|明天就开了,美国的“民主峰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了争取这些人“路转粉” , 两党的政治主张会日益温和、趋同 。 1968年竞选美国总统的独立候选人华莱士曾说 , 民主党、共和党没有一毛钱区别 。 但近些年两党没有越走越近 , 反而渐行渐远 。
为了迎合各自“铁粉”偏好 , 两党政治主张愈加极化 , 中间选民被挤压、被忽视 , 这就与民主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本质要求相背离了 。
有民调显示 , 在过去二十多年间 , 两党对对方的敌视程度上升了400% , 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政治极化最严重的国家 。
这种趋势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一方面 , 20世纪70年代以来 , 美国两党党内候选人提名由党团会议主导变为直接初选产生 , 这一定程度加剧了两党的民粹化、极端化 。
另一方面 , 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崛起 , 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 放大群体极化效应 , 进一步加速政党极化 。 此外 , 两党费尽心机搞于己有利的选区重划也使得“蓝州更蓝、红州更红” 。 林肯总统曾说 ,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 美国这栋分裂的大厦还能支撑多久呢?

大选|明天就开了,美国的“民主峰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文章图片

理想中的多党、两党派民主制度是一个田径赛 , 不同党派在相互竞争中“更快、更高、更强”;
但现实是美式民主已沦为驴象拔河赛 , 左右两派在长期拉锯中僵持不下 。
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就尖锐指出 , 美国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 却使得谁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权力作出重要决定 。
更糟的是 , 在党争激烈背景下 , 权力制衡已经异化为“否决政治” , 你支持的我就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是思考如何提高自身 , 而是想着如何拉踩对手 。 少数获得两党支持的法案也免不了一番漫长的斗争和妥协过程 , 造成决策的极端低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