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熊孩子”打赏的钱能讨回吗?

“熊孩子”们在网络平台“一掷千金” , 不少家长向平台申请退款遭拒而起诉 , 而诉讼结果各有胜败 。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 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 , 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 。 《通知》一出 , 立即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 。 今后再有“熊孩子”给网络主播打赏 , 这钱能讨回来吗?
新规
要求实名制禁止未成年人打赏
此次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 , 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 。 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 , 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 。 平台不得采取鼓励用户非理性“打赏”的运营策略 。 对发现相关主播及其经纪代理通过传播低俗内容、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等手段 , 暗示、诱惑或者鼓励用户大额“打赏” , 或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的 , 平台须对主播及其经纪代理进行处理 , 列入关注名单 , 并向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
在广电总局的《通知》出台之前 , 我国《民法典》已经对未成年人打赏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 其中 ,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 其行为需要根据其年龄、智力状况来区别对待 。
北京石景山法院法官杨洁认为 , 禁止未成年人打赏是务实的选择 。 《通知》的出台是倒逼网络直播行业整治 , 加强管理 , 若想妥善解决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打赏纠纷 , 家庭、网络平台、网络主播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 。 若可证明参与网络游戏充值和网络平台打赏的未成年人不满8周岁 , 则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其网络打赏和网络充值行为是绝对无效的 , 一律应当退回 , 监护人可要求网络平台返还 , 网络平台也应予配合 。
案例
讨回打赏钱起诉胜败皆有
近两年来 , 小刘使用父母用于生意资金流转的银行卡 , 多次用于打赏网络直播平台女主播 , 金额总计高达近160万元·小刘父母得知后 , 希望直播平台退还打赏金额 , 但遭到拒绝 , 于是双方对簿公堂 。 小刘及其代理人认为 , 小刘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进行的巨额打赏行为与他的身份、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不相适应 , 其行为应为无效 。 直播平台认可是小刘本人打赏主播的 , 但辩称16岁的小刘已初中辍学独立生活 , 小刘应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直播平台不应返还打赏金额 。 经过多番沟通协调 , 近日双方最终达成了庭外和解 , 小刘申请撤诉 , 直播平台自愿返还全部近160万元的打赏款项 , 目前已履行完毕 。
【实名制|“熊孩子”打赏的钱能讨回吗?】该《通知》出台前 , 2月底至3月初 , 男孩小戴在一网络平台充值7万余元 , 用来购买平台礼物打赏主播 。 小戴父母起诉平台认为 , 小戴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 其购买行为与其年龄不相符 , 是无效的 。 而该网络平台称 , 小戴使用他母亲的银行账户充值消费 , 视为经过其母授权同意;涉案账户聊天内容中 , 有“明天还要照顾儿子”“带小孩怎么多睡”的表述 , 明显有成年人使用的痕迹 , 不能证明是小戴使用 。
因此 , 法院认为 , 不能认定相关打赏行为系小戴作出 , 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
提示
孩子打赏行为
家长需留证据
杨洁法官认为 , 按照上述《通知》要求 , 相关平台要加强对“打赏”用户的实名制管理 , 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 , 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 , 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 平台要对用户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赏金额进行限制 。 若直播平台做不到上述规定 , 除了可能会受到行业处罚以外 , 亦因未按照《通知》的规定尽到相应义务 , 在家长起诉要求返还孩子打赏钱的诉讼中 , 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而网络主播亦应恪守规则 , 不得引诱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的身份打赏 。
未成年人通过父母的银行账号充值打赏 , 家长需要举证证明自己并不知情 , 孩子未取得其允许 。 若家长采取放任默许态度 , 或无法证明充值行为系孩子所为 , 那么 , 充值打赏行为就很难以“未成年人系限制行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未予追认”而被认定无效 , 监护人仍应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 。
本报采访人员 林靖 通讯员 马云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