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社区团购江湖混战
文章图片
图1/7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黎明
来源: 深燃(ID:shenrancaijing)
仿佛是一夜之间 , 整个互联网圈都在讨论社区团购 。
巨头来了 , 美团、拼多多、滴滴大干快上 , 打起了群架 , 阿里、京东、快手一边围观调研一边悄悄布局;地推铁军来活了 , 他们被派往全国各地 , 扫街、扫楼、拉团长;社区大妈嗨了 , 1分钱一筐的鸡蛋 , 不要钱的大葱 , 免费领的水果 , 各平台的羊毛薅都薅不完 。 一个热得发烫的新风口把他们链接在了一起——社区团购 。
而在今年初 , 这还是一个快要被资本抛弃的赛道 。 松鼠拼拼、邻邻壹、你我您 , 这些曾经融了很多钱的明星项目 , 都没挺过上一个冬天——不赚钱、烧不起、模式难跑通 。
去年底 , 吉及鲜关仓裁员时 , 还有投资人感慨:生鲜这块电商最后的硬骨头 , 终究还是没有人能啃下来 。
短短一年时间 , 市场的风向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转 , 社区团购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章节 。 这一次 , 炮火要比以往更加猛烈 , 巨头将它变成了一场战争 , 一场停不下来的混战 。
一位美团优选的BD人员对深燃说 ,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扫街拉团长 , 业内俗称“跑团” , 经常出现同一个店同一天被好几拨人轰炸六七遍的情况 , 其中好几拨还是自己人 , “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打” 。 关键是 , 他已经入职扫街一个月 , 都没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美团员工 。 “没有培训 , 也没有工服 。 ”
一位兴盛优选员工告诉深燃 , 有美团的朋友打电话给他 , 问他能不能介绍兴盛的员工去美团上班 , 成功一个给他1000元介绍费 。 “竞争对手挖人都挖到自己家门口来了 。 ”
抢团长已经成为常规操作 。 同一个店主 , 同时担任四五个平台的团长 , 几乎是行业标配 。 湖北孝感的一家芙蓉兴盛便利店 , 店老板2018年就是兴盛优选的团长 , 但现在 , 她新增代理了美团、拼多多、橙心优选 , 这三家都是兴盛优选的敌人 。
这或许是继O2O团购、外卖、网约车之后 , 中国互联网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 而当前显然还处在最混乱的早期阶段 。
如今 , 大家都知道社区团购很热闹 , 行业很疯狂 , 大佬很重视 , 巨头要搞事情 , 但社区团购到底是什么 , 巨头的打法有何差异 , 用户层面的体验如何 , 少有人系统讲清楚 。 深燃试图穿过热闹的表象 , 还原一个真实的社区团购江湖 。
混战是怎么开始的?
谈社区团购 , 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行业的局面 , 也就是谁是其中的主要玩家 。
目前能坐上牌桌的主要是这么两大势力:一是互联网巨头 , 以滴滴、美团、拼多多、阿里最为活跃 , 其中滴滴橙心优选今年6月上线 , 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7月和8月上线 , 阿里内部是好几路人马同时在做;二是创业公司 , 兴盛优选、食享会、十荟团、同程生活、美家买菜 , 这五大平台是目前能跟巨头扳手腕的项目 , 且比巨头入场要早 , 2018年的时候社区团购短暂火过一阵 , 这几大平台就是从那个时候崭露头角的 。
这两大势力之外 , 还有一些隐形势力和散兵游勇 。 比如京东很早就试水过社区团购 , 推出了好几个项目但不温不火 , 据说现在内部整合成京东优选 , 要再次进场;另外字节跳动和快手都传出要入局的消息 , 但目前还没有太多实际动作 。 还有一些传统的生鲜卖场和小型创业公司也在做社区团购 。 这些玩家要么在观望要么体量太小 , 暂时还上不了牌桌 , 所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两大势力之间 , 又有一些交叉 。 巨头阵营的阿里 , 重仓投资了创业阵营的十荟团 , 腾讯投资了创业阵营的兴盛优选、食享会 , 但同时又是美团、拼多多、滴滴的股东 。
这些玩家中 , 最值得关注的是兴盛优选——2014年就已经成立、2017年探索出社区团购模式、总部在长沙 。 它被业内称为社区团购的鼻祖 , 而长沙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 美团、拼多多、滴滴今年刚进场时 , 在其他城市试点完之后 , 无一例外将重兵投入了长沙及周边城市 。
理解了兴盛优选这家公司 , 也就拿到了社区团购的入场券 。
根据一位兴盛优选内部员工对深燃的介绍 , 兴盛优选脱胎于湖南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芙蓉兴盛 。 芙蓉兴盛成立于2001年 , 创始人岳立华是做批发业务起家 , 通过直营+加盟模式整合数量庞大的夫妻老婆店 , 到2014年将门店数量开到近万家 。 但在电商的冲击下 , 门店业绩不断下滑 。 2014年 , 京东和阿里巴巴先后在美股上市 。
文章图片
【|一文读懂:社区团购江湖混战】图2/7
来源/ 芙蓉兴盛官网
在这位员工的描述中 , 岳立华想要挽救实体门店的生意 , 他去走访各地的便利店 , 发现很多店里都会提供免费放快递的服务 , 因为快递能引流 , 很多顾客在取快递的同时 , 会顺便买一些东西 , 门店的生意因此好起来了 。
既然快递能起到这个效果 , 那换成蔬菜呢?顺着这个思路 , 后来又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 , 就诞生了兴盛优选最早的雏形:加盟芙蓉兴盛便利店的店主 , 建立一个小区微信群 , 每天在群里发一些便宜的蔬菜清单 , 收集订单后发给公司总部 , 公司去批发市场采购 , 第二天一大早送到店里 , 用户自提 。
这个模式很受欢迎 。 订单很集中 , 配送也集中 , 所以采购和运输成本都降下来了 , 而且降低了损耗 , 商品价格也就更低 。 原本店里卖不了蔬菜水果 , 现在生鲜都可以在微信群卖了 , 增加了商品丰富度 , 同时还提高了顾客到店率 。 店长从销售额中抽取10%左右的提成 , 多了一份收入 。 一箭多雕 。
兴盛优选这家公司就承载了芙蓉兴盛这个带有电商属性的新业务 , 在复制到其他城市的过程中 , 行业玩家纷纷涌入 , 最后演变成了当前大火的社区团购模式 。
而社区团购行业的混战 , 就是从模仿和围剿兴盛优选开始的 。
2018年是社区团购第一次登上风口 , 暴风眼就是在兴盛优选的大本营长沙 。 那一年 , 近10个项目在3个月内宣布获得总额约30亿元的融资 。 最多的时候 , 长沙同时存在200多个团购平台 , 局全国之首 。 “千团大战”再次上演 。 在那一轮风口中 , 大部分项目最后都被兴盛优选耗死了 , 因为亏损太厉害 。 那时 , 没有巨头进场 。
今年 , 疫情期间 , 买菜的需求被强制转移至线上 , 订单量暴增 , 尤其是武汉封城后 , 社区团购成为武汉居民日常必需 , 而且有公司居然快盈利了 。 于是 , 千团大战没有重来 , 互联网巨头却都来了 。
一批接一批航班飞往长沙 。 深燃接触的多位投资人和券商分析师 , 都在11月去过长沙 , 他们的任务是调研社区团购 , 尤其是研究兴盛优选 。 巨头的蜂拥而入 , 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
等兴盛优选回过味来 , 行业已经陷入混战 。
大家都在怎么玩?
仗已经打起来了 , 众所周知的是巨头们正在抢人、抢店、抢货 , 在全国各地开城地推 , 闹哄哄的一片 , 但少有人讲清楚 , 它们具体是在怎么玩?在打法上 , 它们又有哪些差异?
在模式上 , 经过前几年的探索 , 其实现在各玩家都大同小异 。 平台先招募一批“团长” , 团长一般是某些实体门店的小老板或社区宝妈 , 兼职成为平台的销售员 。 团长以小区为单位建微信群 , 每天负责推送商品的小程序链接、引导用户下单 , 平台会把商品和配送都解决好 , 头一天的订单 , 第二天会送货到团长的提货点 , 然后团长通知用户来自提 。
文章图片
图3/7
社区团购商业模型来源 / 光大证券
团长是整个链条的核心节点 。 平台不直接对接用户 , 商品、销售、配送、客服、售后 , 全部是通过团长这个“中转站”来间接完成 。 所以团长需要至少满足这么两个条件:一是有提货点 , 团长通常不送货 , 而是让用户自提;二是有人脉 , 能够把微信群建起来 , 每天能有人下单 。
过去兴盛优选的团长 , 大部分都是芙蓉兴盛便利店的店长 , 完全匹配上述两个条件 。 但其他平台不一定有芙蓉兴盛的便利店资源 , 所以2018年社区团购那一波创业 , 按照团长身份的不同 , 分化出了两条路线:一是便利店+平台 , 二是宝妈+平台 。
这两条路线最大的区别在于 , 便利店是看得见的 , 店面就在那里 , 直接可以作为提货点 , 但宝妈是不确定的 , 得一个一个去找 , 而且相对而言不是很稳定 , 还得解决提货点的问题 。
所以在过去 , 社区团购是一门慢生意 。 平台以小区为单元、以城市为单位来扩张 , 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去打 , 于是产生了一些地域性的平台 。
但是今年 , 巨头来了 , 滴滴打过网约车战争 , 美团打过千团大战和外卖大战 , 它们是典型的互联网烧钱打法 , 整个行业的节奏被彻底打乱了 。
首先在团长的路线之争上 , 巨头毫不犹豫优先选择了实体店模式 。 实体店看得见 , 店长抓得着 , 而且一抓一大把 , 不至于摸瞎去到处找团长 , 这就具备了很强的可操作性 , 也就是说 , 巨头可以跟当年BD外卖商户和网约车司机一样去BD团长 , 这是地推大战的前提 。 另外 , 巨头把团长的范围大大扩宽了 , 除了便利店 , 洗发店、美容店、快递站、小超市、小餐馆等等 , 只要是个门店 , 老板就可以来当团长 。 当然 , 宝妈团长还存在 , 平台并不拒绝 。
于是我们看到 , 滴滴、美团、拼多多这几大巨头很快就把战争打响了 , 这第一步就是抢团长 。
一位美团优选的BD人员对深燃讲述了他在苏州做BD的经历:他们将开发团长称为“跑团” , 对象一般是小区一楼的店面老板 , 只要是个店 , 不管做什么 , 挨家挨户上去谈 , 每个团队不分区 , 交叉开发 , 一拨人马开发完 , 第二拨人跟上再开发一遍 , 再换第三拨人 , 轮番轰炸 。
根据他的观察 , 美团优选当地的地推部队一部分是临时从其他城市调过来 , 一部分是第三方人力外包公司当地组建 , 管理层则是内部转岗 , 一个五六十人的小团队 , 一个星期就可以把一个二线城市扫完 。
前期追求的是效率和速度 。 “不管质量只要数量 , 有多少开发多少 , 只要愿意做全部拉进来 , 后期会利用大数据手段 , 分析结构和比例 , 做一些筛选 , 淘汰转化率低的团长 。 ”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 , 也是目前滴滴和拼多多正在做的事情——先烧钱铺市场 , 无差别地推 , 粗放式扩张 , 等规模和数据量起来后 , 再做精细化运营 。 正是因为这套打法 , 才让社区团购江湖充满了火药味 , 打得不可开交 。
这导致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店长 , 同时兼任四五个平台的团长 。 深燃接触的近十位团长 , 都同时代理了三个以上的社区团购平台 , 他们的店铺同时成为多个平台的提货点 , 他们在自己单一的微信群里 , 反复发送不同平台的商品链接 , 用户也傻傻分不清 , 自己究竟是在美团下的单 , 还是在拼多多下的单 。
巨头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 , 过去社区团购的订单大多来自团长微信群或小程序入口 , 但现在巨头增加了App入口 。 以美团优选为例 , 用户不仅可以在团长的微信群下单 , 也可以搜索小程序下单 , 还可以在美团App下单 , 当然这些不同入口订单的履约过程都是一样的 。
这快速加大了与此前就已入局的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 。 截至今年9月底 , 美团有4.8亿用户 , 阿里、拼多多、京东的用户数分别是7.57亿、7.31亿、4.42亿 , 巨头在流量上具备天然优势 。 某种意义上 , 巨头的社区团购业务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
动了谁的蛋糕?
生鲜是目前各大社区团购平台的主要品类 。 换言之 , 大部分用户上社区团购平台 , 是来买蔬菜水果的 。 这是这门生意得以成立 , 并引起巨头关注的前提 。
过去 , 所有能线上化的商品 , 几乎都被电商改造完了 , 除了生鲜 。 难啃的骨头放在最后 , 但终究还是会啃 , 而现在机会来了 。
一位兴盛优选内部员工告诉深燃 , 生鲜在兴盛优选一些城市的门店中比重可以占到60% 。 深燃接触的多位团长称 , 现阶段用户购买最多的是蔬菜 , 平台拉新时重点做爆款的也是蔬菜 。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生鲜是刚需 , 高频 , 易于引流 。 在下沉市场 , 人们可以一年只买一回大家电 , 但一日三餐都要做饭买菜 。 那为什么不去菜市场买 , 要在社区团购平台上买呢?——因为便宜 。
低价爆款是各大社区团购平台的主流玩法 。 在几大主要的社区团购平台上 , 经常能看到一分钱一盒的鸡蛋、九分钱一颗的白菜、半价的水果 , 以及各种限时抢购的优惠券 。 总之 , 就是价格要比小区菜市场便宜 。
在当前这个阶段 , 社区团购直接争夺的是小区菜市场和小摊小贩的生意 。 因为市场就这么大 , 用户不在线下买就要在线上买 , 不会因为渠道多了买菜量就变多 。 所以巨头烧钱补贴明显 , 第一步是用低价把用户转化到线上 。
那么问题来了 , 社区团购为什么能便宜?除去补贴因素 , 这门生意能否持续?商业模型是成立的吗?
将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型进行拆解 , 我们会发现 , 相比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平台 , 社区团购最大的几个特点是:预售模式 , 先有订单 , 再生产;集中配送 , 订单直接批量送给团长 , 不需要挨家挨户送到家 。 除此之外 , 平台不需要自建门店和提货点 , 团长自己搞定 , 而且团长还会自主去获客 , 不需要平台砸广告来引流 。
文章图片
图4/7
某头部社区团购公司UE模型来源 / 光大证券
这为生鲜到家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 在光大证券的研报中 , 在某头部社区团购公司的UE模型(单位经济模型)下 , 平台能实现3%的净利润 , 模型是能跑通的 。 这也是巨头们不计成本要拿下这个赛道的前提 。
美团从今年7月开始全力投入社区团购业务 , 要在年底前覆盖1000个市镇 , 可谓重仓加码 。 王兴在美团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说 , 美团优选现在是美团整个业务的优先战略领域 。 过去三年中 , 在生鲜赛道美团尝试了不同的业务模型 , 最后选择了美团优选 , 并将之视为最高效的模型 。
显然 , 巨头们在下场前是算过账的 , 如果这个模型根本不成立 , 也不至于短兵相接打得不可开交 。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 , 社区团购不等于买菜 。 虽然拼多多的项目叫“多多买菜” , 淘宝在首页加了个“淘宝买菜” , 但这只是说法的概括 。 买菜只是这门生意的A面 , 社区团购的B面 , 是未来可能什么都会卖 , 买菜、水果、日百、服装、家电、3C数码、美妆 , 这些电商的常见品类 , 未来都可能上架社区团购平台 。 夸大点说 , 社区团购盯上的不只是小区里的小摊小贩 , 街头巷尾的各种实体店未来都可能成为其颠覆的目标 。
事实上 , 兴盛优选虽然一直被作为社区团购的典型 , 但它一直将自己定位为“社区电商” , 最终落脚点是电商 , 未来是可能跟淘宝京东较量的 。 一位兴盛优选内部员工对深燃称 , 电器、洗衣机、空调等大家电 , 在兴盛优选长沙地区卖得很好 。
文章图片
图5/7
来源/ 兴盛优选官网
现阶段 , 小超市和便利店被纳入社区团购体系 , 成为平台的提货点 , 店长给平台卖货 , 从销售额中提取10%左右作为佣金 , 二者是合作关系 。 但这种“合作”却没看起来那么美好——理论上 , 未来社区团购是要取代实体小超市的 , 当用户都在线上下单 , 线下的生意就会受到影响 。
很多店长其实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巨头来抢生意 , 把自己的门店变成提货点 , 自己从老板变成了打工人 。 所以很多店长对社区团购是带有抵触心理的 。
深燃接触的多位便利店团长都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并不想做社区团购 。 一是赚的少 , 不如自己卖 , 相比10%的佣金 , 有些品类自己在店里卖 , 加价率可以更高;二是订单少 , 在无门槛的团长开发模式下 , 整条街的门店都成了提货点 , 订单被大大分流 。
“平台团购的东西都是鸡零狗碎一堆 , 每天都缺货 , 光对货就要耗费很多功夫 , 而且品质也一般 , 每单就赚几毛钱 , 耗费精力 , 得不偿失 。 ”一位团长对深燃说 。
“但是整条街所有人都在做 , 你不做会有人做 , 最终还是要抢走你的生意 。 所以那还是做吧 。 ”有团长无奈地说 。
谁会赢 , 谁会出局?
这是历史上美团和拼多多首次在同一个赛道短兵相接 , 更准确的说 , 是美团、拼多多、滴滴、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首次集中优势兵力抢一个蛋糕 。
复杂的地方在于 , 每一个玩家都很有实力 , 不缺钱 , 不缺人 , 甚至也不缺经验 , 单凭资本和战术在短期内将任何一个对手打垮都是不现实的 。
美团一直以运营强悍著称 , 把最苦最累的活拿下 , 把亏损的业务干成盈利的 , 一向是美团的强项;滴滴以补贴大战闻名 , 通过高密度的补贴、疯狂的价格战 , 快速扫清战场;拼多多能够把流量玩出花来 , 擅长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打法 。
“这没法速战速决 , 估计怎么都还得再打一两年 。 ”一位美团优选BD说 。
更何况 , 这里还存在站队问题 。 比如十荟团 , 今年阿里连投两轮 , 腾讯则同时投资了另外好几家 。 这跟当年的千团大战、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都是创业公司在一线搏杀截然不同 。
社区团购本来是一个在田间地头 , 跟农民兄弟打交道的慢生意 , 现在变成了巨头游戏 。
一位兴盛优选员工对深燃说 , 过去兴盛优选会把账算的很清楚 , 不会不计成本补贴 , 在城市扩张上也有自己的节奏 , 但现在竞争压力加大 , 于是也开始加大补贴力度 , 开城速度有所加快 。
最让这位员工气愤的是 , 巨头都来兴盛优选挖人 , 他看到一位业务负责人被对手以3倍薪资的待遇挖走 。
过去 , 兴盛优选更像一个大型批发商的角色 , 不论是便利店 , 还是团长 , 都可以视为兴盛优选的终端销售渠道 , 兴盛优选给终端供货 , 赚取的是供销差价 , 本质上还是批发零售逻辑 。 这是兴盛优选所擅长的 , 供应链和品质也很稳定 。
巨头是互联网的平台玩法 , 擅长的是流量和数据 , 巨头甚至也不缺流量 。 “拼多多和美团有主App导流 , 而且用户属性相近 , 因此具有优势 。 ”一位关注社区团购的分析师对深燃说 。
短期难搞定的 , 是供应链和仓配体系 。
文章图片
图6/7
社区团购供应链体系来源 / 光大证券
供应商需要一家一家去谈 , 尤其是一些本地供应商 , 如果不熟悉当地情况则很难搞定 。 中心仓最好是自建 , 网格仓要找靠谱的加盟商 , 最好加盟商能带货车带司机 。 相比玩流量 , 这是重资产、长周期的投入 , 就像当年京东自建物流 。
上述兴盛优选员工对深燃说 , 现在巨头在兴盛优选挖人 , 都开始重点挖司机 , 因为司机有车、熟悉路线、很快上手 。 这背后是巨头对供应链的焦虑 。
爆仓、缺货和配送不及时 , 也是目前巨头经常出现的情况 。 流量可以靠补贴短期烧出来 , 但供应链的壁垒却很难大跃进建起来 。
文章图片
图7/7
美团优选微信群截图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但这个模式还在持续演进 , 各玩家也在战争中不断进化 。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认为 , 目前基于“团长+微信群”的团购模式 , 未来会逐渐向App或下拉小程序过渡 。 按照这个趋势 , 如果未来用户都在App下单 , 团长的职能将被弱化 , 变成巨头的依附品 , 平台的话语权将大大加强 。 这些因素 , 都将影响社区团购战局的走向 。
现在 , 各大玩家都在疯狂跑马圈地 , 将红旗插遍全国各大市镇 , 从社区团购的终局来看 , 目前行业还处在早期阶段 。 故事才刚刚开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机子|小米12要对标苹果,三款机子谁最值得购买?本文教你读懂 不选错
- Xiaomi|3699起 小米12/Pro发布 一文汇总 | 首发即破价!直降300
- 社区|openGauss聚焦技术创新,打造属于时代的数据库
- 上海|萌新知识博主靠创作实现梦想,网易有道词典学习社区成新风口
- 平台|内容创业驶入下一个快车道 有道词典入局重磅打造泛知识学习社区
- 电子商务|国内首款车规级快递无人车内测 中通计划一两年内覆盖至社区
- 开拓者|国内首款车规级快递无人车内测,中通计划一两年内覆盖至社区
- 手机|小米 12 手机 0 元众测开启:3 个名额,可到小米社区 App 报名
- 社区|老年人对手机培训有何需求?广州街坊直言“就近原则”最佳
- 社区|阿里云等企业主导的龙蜥社区发起“龙腾计划”;OpenInfra基金会推出LOKI标准;GitLab 14.6发布 | 开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