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情暖边关,热血难凉( 二 )


“看天吃菜”成历史
■本报采访人员 陈典宏 通讯员 曾梓煌
一排排绿油油的蔬菜 , 在紫光灯照射下生机盎然;集装箱式方舱尾部的换气扇 , 不间断吹着徐徐暖风……年终岁末 , 冷风凛冽 , 可在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某连“蔬菜工厂”里 , 一股春天般的气息扑面而来 。
“自从有了‘蔬菜工厂’ , 连队官兵吃菜不再‘望天兴叹’ 。 ”正在操作台前忙碌的上士王国彪满脸自豪 , “今年 , 旅机关为连队配发了光伏供电型‘蔬菜工厂’ , 我们‘看天吃菜’的历史一去不返啦!”
该连驻守的岛屿是一座无居民、无市电、缺淡水的孤岛 , 连队日常补给靠部队班船运输 。 然而 , 前往该岛必经“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的“老虎口” , 特别是一到台风季 , 淡水、蔬菜补给都成了难题 。
想尽办法也要把菜种活!抱着这样的信念 , 一茬茬守岛官兵踏遍海岛 , 燕子衔泥般从石头缝里抠出泥土 , 用脸盆、水桶运回连队 , 垒起“袖珍菜地” , 筑起挡风石墙……然而 , 贫瘠的土壤和不时光顾的台风暴雨 , 让种菜变得难上加难 。
“保障力连着战斗力!”该旅军需营房科助理员廖江山介绍 , 全旅不少连队戍守海防一线 , 条件艰苦 , 保障难度较大 。 这些年 , 旅党委持续为基层解难 , 想方设法解决基层“菜篮子”问题 。 今年以来 , 机关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通过推广应用“蔬菜工厂”、恒温蔬菜大棚等新举措 , 让官兵“吃菜难”迎刃而解 。
“现在 , 再也不用担心菜不够吃啦!” 指导员彭潇满脸兴奋地说 , “‘蔬菜工厂’一经投入使用 , 月均产出约60公斤蔬菜 , 真正实现了天天都有新鲜菜!”
晚饭时间 , 某连餐桌上 , 一边是翻滚的红油火锅 , 一边摆放着绿油油的新鲜蔬菜 , 官兵们胃口大开 , 眼神里透着幸福的光芒:“山海有爱不觉远 , 我们身在海岛心不冷 , 戍边守防更安心 。 ”
智能供热暖兵心
■张贻科 迟 博 本报采访人员 宋子洵
“司炉工逆袭!”
前不久 ,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组织基础体能普考 ,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 , 司炉工综合成绩均有较大提升 。 取得所在营第3名的某连司炉工、四级军士长孙洪亮欣喜地告诉采访人员:“这得感谢智能化供热设备!”
原来 , 该旅驻地日落时间早 , 冬季气温低 , 以往到了供热季 , 司炉工就会从训练场转入锅炉房 , 训练成绩难免下降 。
“提高保障力就是提高战斗力!”该旅领导介绍 , 他们对全线40余个点位的锅炉实施改造 , 百余名司炉工走出锅炉房 , 重返训练场 。
说起这项改造工程 , 21连连长房利伟十分兴奋 。 跟随他的脚步 , 采访人员来到锅炉房 , 只见雪白的墙壁、恒温水箱、智能温控标志格外显眼 。 房利伟告诉采访人员 , 升级后的锅炉用电热水暖取代燃煤供暖 , 连队干部不用再操心燃煤订购运输 , 司炉工可以远程监控其运行 。 他边介绍边拿出手机 , 点击进入锅炉远程监控页面 , 随着手指在屏幕上不停划动 , 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清晰可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