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带你了解什么是“帮信罪”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二 )


有人图小利被坑 , 有人明知故犯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有不法分子以利益为诱饵诱导部分群众开卡 , 或对外宣称高价办理银行卡、对公账户 , 一些群众贪图小利“入坑” , 在不法分子因“帮信罪”落网后 , 自身也进入了惩戒名单 。
今年25岁的张娜(化名)在办理入职手续时被单位告知自己提供作为工资卡使用的银行卡是冻结状态 。 据张娜回忆 , 这张卡是在上大学期间被忽悠“代办”的 , 当时一共开了5张 , 她自己得到300元钱 。 从其调取的银行流水来看 , 这些银行卡的交易资金都是进入后当天被转走 。 一位经验丰富的反诈民警告诉采访人员 , 这种情况明显是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 , 成为“工具人” 。 “冻结银行卡还不是主要问题 , 她很有可能被列入惩戒名单 , 将对她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 ”这位民警说 。
采访中采访人员发现 , 有的团伙利用增值电信业务资质 , “挂羊头卖狗肉” , 用名下座机号码从事电诈活动 。 在海淀公安分局侦破的案件中 , 某公司以成立呼叫中心为由 , 接入线路并承包20000多个座机号码 。 但该公司却用获得的座机号码转租牟利 , 在有关单位多次提示警示后仍不停止违规行为 。 今年11月10日 , 警方实施收网行动 , 共抓获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某在内的嫌疑人13人 , 初步核实该公司座机号码涉及全国200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
加强警示宣传 , 持续精准打击
受访公安民警和法律从业者认为 , 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帮信罪”典型案例的宣传 , 深刻揭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 , 加强警示教育 , 特别是针对在校学生、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 , 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 筑牢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坚固屏障 。
此外 , 采访人员梳理多个公开裁判文书发现 , “帮信罪”在被告人职业方面 , 以无业人员为主要犯罪群体 。 这些被告人收到社交平台或好友发布的“收卡”广告 , 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 , 用个人信息办理银行卡后售予他人 , 被他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 。 因此 , 互联网社交平台需建立安全合规体系和评估防范、审核发现、治理处置的闭环风险管理体系 , 第一时间预警和前置处置各类违法违规信息 。
【帮信罪|带你了解什么是“帮信罪”如何避免落入陷阱】受访者表示 , 违规开办“两卡”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影响十分严重 , 要进一步推进“断卡”行动 ,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 。 在重点打击“两卡”收购贩卖人员、“跑分客”中介人员等人员同时 , 依法严厉处罚一批涉案问题突出的机构、行业 , 重点加强执法检查、督促整改等 。 采访人员鲁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