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评论]一文搞懂小米、苹果不送充电器的真相

“嘴上全是主义 , 心里全是生意” , 用这句话来形容某些手机品牌可以说是再准确不过了 。在苹果以“环保”名义不再随附手表与手机的充电器后 , 手机不再随附充电器的潘多拉魔盒就此展开 。虽然各大品牌一开始都以戏谑的语气吐槽苹果的小气 , 但背地里却又悄悄地探讨着取消随附充电器的可能性 , 我们熟悉的三星就是其中一员 。
【硬件|[评论]一文搞懂小米、苹果不送充电器的真相】在前脚刚刚取笑完苹果在充电器上“抠抠索索” , 后脚就像年底冲绩效一样 , 一步赶上了长达数年的环保进程 , 一边删帖一遍宣布自己的下一代旗舰手机 Galaxy S21 不会随附充电器 。
无独有偶 , 前段时间发布的小米 11 也把充电器从包装里取了出来 , 不过考虑到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这种“环保”并不买账 , 因此小米没有简单粗暴地让我们另外交钱买充电器 , 而是贴心地提供了带充电器与不带充电器两个价格完全相同的版本供用户选择 。
为什么对充电器这么大意见
可以预见的是 , 绝大多数消费者会都会选择“另附充电器”的小米 11 套装 , 毕竟除了套装没货以外 , 我想不到任何选择不要充电器的理由 。自苹果取消 Apple Watch S6 中充电器以来 , 这一做法在网上就迎来的大量批评 。只是苹果不仅没有回心转意 , 反而选择和消费者“一杠到底” , 将 iPhone 12 的随附耳机也一并取消 , 仅在法国市场因法律原因无奈附上充电器 。

硬件|[评论]一文搞懂小米、苹果不送充电器的真相
文章图片

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小米虽然提供了“有充电器”与“无充电器”两个版本 , 用类似“温水煮青蛙”的做法 , 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心理认知 , 让用户意识到“这个充电器是额外送的” , 并为接下来的全面取消充电器做作准备 。既然小米选择“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认知 , 那为什么小米 11 依旧引起不少用户的反感 , 讨论热度甚至超越了“始作俑者”iPhone 12 呢?
首先 , 大家对 iPhone 的充电器一直就很有意见 , 甚至有不少人称其“电子垃圾” 。确实 , 手机支持 18W 快速充电却只愿意提供俗称“五福一安”的慢速充电器 , 这样做虽然可以节约成本 , 但却影响了公司的口碑 。
就像段子说的那样“你们不想要五福一安?那我这就把充电器取消掉”;提供随附充电器又要花钱又要被骂 , 不随附充电器不用花钱只要被骂 , 那为什么不选择不用花钱的那个呢?
在 iPhone 的历史进程中 , 几乎每一个 iPhone 用户都额外购买了更高速的充电器 , 或直接用 iPad 的充电器来“代劳” 。因为“五福一安”已经突破了大家对充电器的忍耐下限 , 从“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没有”变成了“我宁愿不要”;所以苹果取消充电器虽然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 但对消费者而言并不仅不牵涉购买决策 , 反而有种“解脱”的感觉 。
换句话说 , 我不想要的东西 , 你取消了我没意见;但对于一众采用了超高速快充的手机品牌来说 , 这个充电器可不是“电子垃圾”可以比拟的 。
你不能没有 , 我不能不要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 , 一加 3T 是我大学时非常喜欢的一款手机 , 借助 5V4A 的 Dash 快充技术 , 半小时就能为手机补充接近 60% 的电量 。但这个 Dash 快充不是公有充电制式 , 而一加 3T 也不支持当时最常见的 QC3.0 快充技术 , 也意味着一旦我出门时没带专属的充电器 , 我只能使用最基本的 5V1.7A 慢速充电 。
回到小米 11 身上 , 发布会上提到 , 小米 11 支持 55W 有线快充 , 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成绩 。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配置表 , 不难发现小米 11 的 55W 快充技术基于的是小米的 11V 电荷泵技术 。从套装版充电器的详细配置中 , 我们也能看到这款 55W 充电器支持四个不同的工作组合 , 分别为 5V3A、9V3A、11V5A 与 20V2.5A , 其中 5V 和 9V 是手机、平板的常见充电电压 , 20V 也常用笔记本电脑中 。

硬件|[评论]一文搞懂小米、苹果不送充电器的真相
文章图片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 11V 上——种种迹象表明 , 小米 11 在充电方面的重要卖点 55W 快充 , 并不是基于一个常见的 PD 公有充电制式 , 也不会 iPhone 那样在小米商城里花 30 或 40 元买一个 PD 充电器就能用上满功率充电 。是的 , 小米 11 提供了“免费充电器”的选项 , 但下一次呢?当未来的小米 12 实装了更高功率的私有快充后 , 谁又敢保证小米还会“免费附送”充电器呢?
也就是说 , 小米 11 的“充电器之争”之所以会引起热议 , 其根本并不是充电器不附赠 , 而是“不用专属充电器就不能满功率快充” 。换句话说 , 根本矛盾出在充电器的制式上 。
统一充电制式的难点
细数一下 ,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充电制式有 PD、QC4、小米的 MiCharge Turbo、华为的 SCP、OPPO 的 SuperVOOC、一加的 Warp、vivo 的 Super FlashCharge 等 。其中除了来自 USB 的 PD 协议与高通有限开放的 QC4 以外 , 其他充电协议几乎无法互相兼容 。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百家齐放”的局面 , 主要是因为各品牌为了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 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展开快充领域的军备竞赛:今天你突破 100W、明天我就要推到 120W , 这周你无线充电上了 40W , 下周我就要拿出 50W 。与此同时 , 不同品牌采用的技术也有所不同 , 出于商业上的考量自然也不可能将其公开给“友商”参考 。
先说我的观点 , 虽然我平时更喜欢随时随地无线充电 , 但我高功率快充依然持有积极态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 , 这场快充军备竞赛让手机快充变得“各自为政” 。这种撕裂放在过去不成问题 , 因为各品牌为了招揽用户 , 纷纷把自己最新最快的充电器打包在盒子里;但在各品牌大打环保牌 , 接连取消随附充电器的 2020 年 , 充电制式撕裂的弊端也就显现了出来 。
总结
以我个人的立场 , 我肯定是希望各品牌能统一充电制式的 , 毕竟在体验过一加 3T 充电“两极”后 , 我已经把家里所有充电器统一换成了 PD65W 的口红电源 。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 我还是希望品牌能在支持自己快充制式之余 , 加入一个功率“相对没那么高”的基本快充制式 。当用户除了专有充电器外 , 还能用通用快充为手机充电时 , 取消随附充电器自然也不会引起用户反感了 。
访问:
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