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浅谈(一)( 三 )

通常情况下 , 汇聚交换机是L2和L3网络的分界点 , 汇聚交换机以下的是L2网络 , 以上是L3网络 。 每组汇聚交换机管理一个POD(Point Of Delivery) , 每个POD内都是独立的VLAN网络 。 服务器在POD内迁移不必修改IP地址和默认网关 , 因为一个POD对应一个L2广播域 。

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之间通常使用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 STP使得对于一个VLAN网络只有一个汇聚层交换机可用 , 其他的汇聚层交换机在出现故障时才被使用(上图中的虚线) 。 也就是说汇聚层是一个active-passive的HA模式 。 这样在汇聚层 , 做不到水平扩展 , 因为就算加入多个汇聚层交换机 , 仍然只有一个在工作 。 一些私有的协议 , 例如Cisco的vPC(Virtual Port Channel)可以提升汇聚层交换机的利用率 , 但是一方面 , 这是私有协议 , 另一方面 , vPC也不能真正做到完全的水平扩展 。 下图是一个汇聚层作为L2/L3分界线 , 且采用vPC的网络架构 。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 , 计算资源被池化 , 为了使得计算资源可以任意分配 , 需要一个大二层的网络架构 。 即整个数据中心网络都是一个L2广播域 , 这样 , 服务器可以在任意地点创建 , 迁移 , 而不需要对IP地址或者默认网关做修改 。 大二层网络架构 , L2/L3分界在核心交换机 , 核心交换机以下 , 也就是整个数据中心 , 是L2网络(当然 , 可以包含多个VLAN , VLAN之间通过核心交换机做路由进行连通) 。 大二层的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