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围猎中国红牛?( 五 )

1997年1月 , 中国红牛开始北迁 。 北京市怀柔区乡镇企业总公司(“怀柔乡企”)象征性持有1% 。 北京红牛的运营管理和经营决策由华彬负责 。

1998年 , 深圳红牛迁至北京 , 并吸收合并北京红牛 , 合并后成为现今的中国红牛 。 在北迁和吸收合并过程中 , 中食工业和深圳中浩退出 , 股权股份转让给泰国华彬 , 这样 , 泰国华彬直接持有中国红牛24%的股权 。

泰国天丝以许可商标和香精香料获得收益 , 严彬则负责生产和销售 , 对中国市场成果自负盈亏 。 1996年-2010年 , 中国红牛14年时间平淡无奇 。 借助北京奥运会引发的体育热潮 , 同时生产规模扩大 , 2010年红牛销售开始仰头 , 突破55亿元 。 突来的市场热销 , 北京红牛生产基地的产量和全国物流成本已经开始限制红牛发展 。

2005年 , 湖北红牛成立 , 开始是中国红牛和华彬合资 , 后来因为天丝不愿出资 , 中国红牛退出投资 。 后来 , 2009年 , 广东红牛成立 , 2010年投产;2012年 , 江苏红牛成立 , 2013年投产 。 包括全国销售公司的组建 , 天丝没有实际投资 , 华彬成为这些生产基地的实际投资人和控股人 。 公开信息表明 , 天丝和许氏家族对几个工厂和销售公司的成立是知情和默认的 , 为其提供香精、香料 , 并且派出泰方的技术人员 。 只是谈判破裂后 , 在年销售200亿的中国市场规模面前 , 之前所有口头默许和形成事实的事情现在都成了法律举证和舆论战的猛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