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究】华为那么强悍,工业品行业能打造出“华为”吗( 十 )

三、借鉴标杆企业的普适经验

华为的很多价值观是从IBM复制的,它能够拿来用,因为它们背后的业务属性有一致性。所以我们看企业的价值观,一定要去了解它背后隐含的企业特定的业务模式,不然你单纯去看华为的东西,你以为看懂了,其实你看到的只是浅表的现象。

这就是企业的价值观的成长,或是成长的企业观。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认为,大家研究企业管理,有一个世界级的教科书,这就是丰田,一个中国版的教科书就是华为。一定要深入研究这两个企业,为什么?一个是因为它们从诞生起,并没有特别好的资源,经过这么多年的竞争,一直这样走,走下来了,说明这里面有它的道理。我们学东西就是这样,你不能挑那些有天赋的人去学,比如郎朗三岁就能弹钢琴,表现出音乐天赋,这是天赋异禀,你一般人学不了。企业也是这样,有些企业从刚开始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可以说是“衔玉而生”,这你学不了。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它正好赶上这个时机,就起来了,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我们只能学那些遵循“因果逻辑”的企业,因为“命运逻辑”而起来的企业我们学不了。

华为的东西就有很多是因果的成分,所以这么多年以来,1992年,用了5年的时间它破了1个亿,1995年过了10个亿,又过了4年,它过了100亿。到2008年,过了1千亿,2016年又过了5千亿。每年华为把大概3%的收入用于管理变革,早期是请外面的智囊团,现在他们自己内部培养的人才素质已经很高了,多数情况已经是他们自己在做变革了。任正非认为,企业没有成功,只有成长。所以在他的文章里,你看到的经常是一种苍凉感和危机感,使人感觉战战兢兢,仿佛一场凶恶的战斗远远没有结束。这就是他对企业经营的理解,他认为永远没有成功的那一天,有的只是持续不断的奋斗拼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