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究】华为那么强悍,工业品行业能打造出“华为”吗( 二 )

一、我们要向华为学什么

我们能复制华为的什么?

学全员持股吗?很多企业走进华为,决心学习它的全员持股,认为只要全员持股,员工的动力就来了。但是,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这是美国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全员持股的企业整体上业绩并不好。大概在1990年华为开始全员持股,同期,美国的500万家企业中,全员持股或大部分员工持股的企业只有2千家。这2千家企业我们都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因为它们中没有一个成为大企业。美国学者对此做过分析,他们认为全员持股企业的业绩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全员持股导致的效率太低,因为股权太分散了,不利于集中决策。而华为的厉害之处在于全员持股并没有对它的集中决策造成影响。

华为的“三高”(高压力,高绩效,高回报)文化也是很多学习者打算复制的经验,尤其是很多老板感觉正中下怀,认为会很管用。但是如果你单独把这“三高”抽离出来加以复制,效果未必好。任正非今天8月7日发表的一个讲话,半个月前公开了,这是华为《人力资源纲要》2.0升级版本发布的动员会上的讲话,讲得很好。但网友大部分都是很负面的评价,很多人在骂他。华为在2008年遇到过同样的公共关系危机,当时它第一次提出“以奋斗者为本”,强化“三高”管理。不幸的是,2007-2008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华为接连有6个员工跳楼自杀。当时的媒体对华为群起而攻之,华为遇到了很大的危机,采取了很多措施才平息下去。一个企业不可能在与你对立的社会生态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的价值观不能和社会的价值观脱节,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学华为价值观的时候,也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的价值观和社会融合得越好,你才能生存得越好。对企业来讲,它面临这个问题。我不打算给大家什么答案,请大家自己做思考。大家不要以为别人的经验简单拿来就能用,华为是具备这样的能力,它按照这个方式能把事情做好,而我们是不是具备同样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