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导师张首晟:那棵消失的树( 三 )

第一次和首晟的交谈,却是在去了斯坦福半年后。当时的硅谷弥漫在巨大的网络泡沫里,中国研究生都想转到电子工程或计算机。我也不例外。第一个学期找了一个实验组帮他们写程序,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总觉得很无趣,第二个学期决定回去做研究试试。由于英语口语不好,我还是先敲开了首晟办公室的门。记得那是星期五的下午,和他简短的对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怎么上个学期我没见到你?”

“去学engineering了。”

“Engineering 没意思, 还是物理有意思。”

“群论学过吗?”

“了解一点。”

“我这里有个关于SO(5)群的问题,需要知道SO(5) 群的Clebsch-Gordan 系数。你能不能去算算?”

我回去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回顾了一下群论,计算了几个表示乘积的分解系数,周一便把计算结果给了他。接下来首晟独有的、甚至有点高调的赞许和肯定的表情是我永生难忘的,当时就忘了自己还想去找别的教授,就这样成为了他的学生。我后来知道和他接触过的很多年轻人都接受过首晟这种毫不吝啬的标志性的肯定。正是这种肯定,将信心植入我们内心、点燃了物理研究的火种。首晟的这份特质也成为他无时无刻总能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围绕在自己周围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