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追逐战:面临的将是巨大的金矿与来自全球的竞争(11)

不过他也感受到投资机构的变化,“资本问的更专业了”。以往机构会简单的请蓝天翼对比哪家公司更好,而如今机构也开始把卫星产业链更加细分,更了解航天的投资人开始关注某个公司在不同领域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一些“很大的机构”开始进来,考虑是否投资卫星赛道。

同样感受到投资人变化的还有谢涛,他发现投资人前两年关心政策风险,如今更关注数据和如何做大,而且看航天的投资人也多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不再怀疑创业公司能否造出卫星,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上。随着全球商业卫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频率资源正在变得稀缺,获取频率的能力逐渐成为商业航天公司的核心能力,这一问题随着一两年内全球星座的陆续升空将变得更为严峻。

面向全球服务的通信星座同样需要解决全球落地的问题,甚至需要与全球200多个国家一一协调频率落地事宜,远期来看这将成为创业公司一道难题。

在蓝天翼看来,中国的卫星创业公司面临的更为棘手的状况是来自于全球对手的直接竞争。客观而言,中国的民营卫星公司与OneWeb等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国外的许多星座发射和提供服务的时间均早于中国公司,如果现在只是一味地模仿OneWeb,很有可能发现自己能够提供服务时,OneWeb等已经把优质的市场瓜分完毕。因此国内的卫星公司需要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