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云原生技术的商业化元年( 三 )

CNCF对云原生(Cloud Native)的初始定义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应用容器化、面向微服务架构、应用支持容器的编排调度 。 到了2018年 , 随着云原生生态的不断壮大 , 所有主流云计算供应商都加入了该基金会 , 而且云原生有意兼容非云原生应用的部分 。 随着CNCF基金会中的会员以及容纳的项目越来越多 , CNCF为“云原生”进行了重新定位: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 , 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 。

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 。 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 , 云原生技术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大变更 。 CNCF致力于培育和维护一个厂商中立的开源生态系统 , 以推广云原生技术 。

进一步理解 , CNCF 所关注的“云原生计算”更侧重于云软件开发后的交付与部署 , 主要针对以容器为基础的云软件部署 , 即把一个云应用软件所需要和依赖的底层软件组件打包到一个一个的标准化容器中 , 而容器可以把一次编写的云应用程序部署到从本地数据中心到公有云的多种底层计算环境中 , 进而由无数的“小”容器横向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云软件的规模化扩展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