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宇:在狼性与佛性之间寻找平衡( 三 )
“当时基金规模只有1亿美元,也不能叫做重任。”龙宇快速纠正了这一说法。
2009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刚结束不久。在龙宇的印象里,那时的恐慌情绪远比2018年资本寒冬更加严重,“其他机构都在放慢节奏,甚至是撤出投资。”
贝塔斯曼也在中国做了减法。当时贝塔斯曼书友会在中国有一定知名度,但这项业务被龙宇果断结束,因为她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她在中国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这家新机构打开局面。
当时Matrix、KPCB等机构也在进入中国,诺基亚、西门子、英特尔等跨国公司的投资机构也在中国试水。但龙宇发现“活力不够”,原因可能是牵绊和“命题作文”太多,要为原有的业务生态系统做服务,或者决策流程太长。阿里和腾讯也还没有坐上“牌桌”。
一枝独秀的是澳洲电讯,在控股并购领域相当活跃,在房产、汽车等垂直领域大力下注,并在2008年成为汽车之家控股股东。
虽然贝塔斯曼集团是并购起家,但在中国,BAI的策略是不做并购和大股东,而是做小股东。
推荐阅读
- 贾跃亭|华为“断供”十日:员工保持狼性、供应商继续求情、“绝版”产品被热炒
- 华为|任正非:7000多人辞职华为?因为狼性精神不能灭
- 华为再显强势,又有管理者要“遭殃”?这就是华为的“狼性”?
- 否认狼性文化:不在乎金钱,华为高薪是为压榨员工还是另有隐情?
- 华为的“狼性”,从哪里来的?
- 投资人:股价暴跌证明羊性Uber丢失了卡兰尼克时期的狼性
- 实体名单唤醒了一头“猛兽”,任正非:华为处于最佳“狼性”状态
- 从小米手机部成立参谋部看,狼性管理要成主流了?
- 售价过万的森海HD820评测,举手投足都是佛性
- 三星从中国败退之后幡然醒悟:狼性三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