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笔记:那些为独角兽默哀的90后( 三 )

我不想去分析ofo的成败得失,也不关心谁套现了多少、谁错失了几多。至于那么多人的199元下落何在,也肯定终有定论。

我觉得很可能无解的是,那些原本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在遭遇了打击之后何去何从。

同样是青春热血,戴威肯定可以卷土重来。而像阿杰这些被泡沫崩溃震醒的年轻人,是否还有再战江湖的雄心和耐心?

在他离开体制内去这家公司的时候,我送他一句话:

只看前路,莫问初心。

当时的我,对于红的发紫的共享经济感觉是雾里看花,有疑问,有期待。

ofo是为数不多的国内战场仍在焦灼,就迫不及待走出国门的创业公司。

国内都没站稳脚跟,海外风险多大,不用多说。

在一个前途未卜的公司,做一个锦上添花的业务,阿杰选择相信那些豪情万丈的预言。

但是,部分提前退出的投资人,显然更聪明一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