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I+教育领域有哪些“洞见”值得一看?这篇文章都有了( 四 )

而谈到了文理科,很多人会想到“北大的文科厉害,清华的理科厉害”。记得北大的老师讲过一个段子,高考招生阶段,他跟一些地方的中学校长聊天。很多校长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文科好的学生,一定送北大。

这样的话,让老师很是哭笑不得。文科选北大,理科选清华?这些事实大概要让你失望了

2018年,很多大佬被问及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将替代大多数工作这一话题。人们也开始关心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他们适应变化迭代的未来。从家长到老师,到学校,无一不在跟随与思考。即便如此,面对这个不确定的未来,也难掩家长们的焦虑。开学季,你比孩子还焦虑吗?教育和科技界大佬告诉你该怎么教。

育儿专家王人平先生认为:“学习本该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事,与假期、开学本无关系。学校、考试都不是教育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和途径,且不是唯一的。如果父母有更久远、广阔、透彻的视野和胸怀,会少些对孩子入学的焦虑,这份从容和信任反而会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更主动的对自己负责。”

那么,孩子想更好的适应环境,具体需要什么能力?或许你可以看看世界经济论坛高管:想为未来作好准备,我告诉我的孩子这5件事。另外,MIT管理学教授:为什么协作思维能够超越个人智慧?而美国资深教育者认为,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美国科普作家建议,应该将培养决策能力列入高中必修课。将这些专家的建议结合起来看,你就会发现孩子们想更好的适应未来世界,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