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互联网公司, 把流量的争夺发挥到了极致

早期的互联网公司, 把流量的争夺发挥到了极致

早期的互联网公司更是如此 , 创业者把流量的争夺发挥到了极致 。 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电商、网友、微博 , 到微信、抖音 , 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 , 得流量者得天下 。 发展到后期 , 更是出现了滴滴、ofo、瑞幸咖啡 , 一批以疯狂融资做支撑 , 用购买流量、补贴用户快速扩张的怪兽 。

过去的十年 , 中国的创业者都雄心壮志 , 希望做平台、做商业模式 。 现在看来 , 相当长的时间里 , 再出现阿里腾讯这样超级平台的机会微乎其微 , 互联网商业生态也基本成熟 。 滴滴要做平台 , 但是现在我用高德地图叫车 , 而且一次性可以叫六七个平台提供的出租车、共享车服务;ofo要做平台 , 其实他独立的App根本没有意义 , 共享单车放在支付宝下最合理 , 结合芝麻信用分也不需要用户缴纳199的押金;瑞幸咖啡开发了自己独立的App , 可是现在也接入了美团 , 平台的价值也消失了 。

但是今天我们如果静下心来盘点 , 真正伟大的企业有哪些?华为、腾讯(微信)、阿里巴巴(支付宝)、字节跳动(抖音)、大疆、格力……那些基于流量的公司纷纷倒下 , 而潜心于做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却越来越好 。 传统的企业更是如此 , 比如坚持不上市的老干妈 , 和同样坚持不上市的海底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