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21年后,谷歌面临人设崩塌

创立21年后,谷歌面临人设崩塌

----创立21年后 , 谷歌面临人设崩塌//---- http://

创立21年后,谷歌面临人设崩塌

----创立21年后 , 谷歌面临人设崩塌//---- http://


创立21年后 , 谷歌面临人设崩塌

撰文/麦柯编辑/邓晓进2020年 , 皮查伊履新Alphabet的新任CEO , 却在经历谷歌的巨变 。 近日 , 谷歌老员工的口中吐槽不断……“谷歌越界了 , 让人觉得被忽悠了 , 这是最明显的改变 。 ”“给性骚扰的家伙发放天价离职补偿金 , 我就像挨了一记重拳 , 这真是一家邪恶的大公司 。 ”“如果谷歌想活 , 有两条路:透明度和问责制 。 ”句句扎心的背后 , 是谷歌也逃不开的大企业病……不再是硅谷最酷的公司1999年 , 谷歌正在高歌猛进 。 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主要目的 , 就是挣钱 。 不过 , 底线是 , 他们必须绝对控制 。 这个门槛绊倒了很多投资人 。 而当Kleiner Perkins和红杉掏出了2500万美元给谷歌充值后 , 他们提出的条件是——26岁的佩奇必须交权 。 佩奇不想放权 , 因此 , 他和布林只得继续寻觅替代者 。 他们物色的第一个人选是乔布斯 , 也没成 。 后来 , 投资人推荐了Novell的CEO埃里克·施密特 。 后者立刻得到了佩奇和布林的青睐:佩奇看好他的码农背景 , 而布林则愿意跟他去火人节玩耍 。 2001年3月 , 施密特接手谷歌 , 当时员工不到300人 。 三年后 , 谷歌上市 , 员工数量增长9倍 , 超过3000人 。 而到2010年 , 谷歌的市值超过1800亿美元 , 员工人数突破2.4万 。 在高光时刻 , 很多人也看到了谷歌的问题 。 他们认为谷歌 , 不再是硅谷最酷的公司 , 而是沦为官僚主义的笑柄 , 有些人选择去了Facebook 。 当年 , Facebook的1700名员工 , 有142个来自谷歌 。 很多人选择离开 , 其实是因为企业文化 。 在谷歌早期 , 佩奇觉得不留情面的争论 , 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 所以就把观点碰撞作为公司传统 。 即使施密特上台 , 也没能扭转这种风气 , 以致于很多高管冲突不断 , 自立门户 , 拒绝合作 , 内耗严重 。 2011年1月20日 , 在谷歌的电话会上 , 施密特宣布佩奇王者归来 , 重掌谷歌CEO 。 他还在Twitter上感慨“谷歌从此不再需要成人监管” 。 自己的锅自己背 , 再度出山的佩奇 , 大刀阔斧地推进部门改组、前瞻性决策 。 特别是在2013年2月 , 佩奇在谷歌私密会议上表示 , 高管争斗零容忍 。 他号召高管团结协作 , 为了谷歌实现10倍增长 , 创新思路 , 开疆拓土 。 从此 , 谷歌员工数量又增长了九倍 , 超过了3.2万人 。 2015年8月10日 , 谷歌重组为Alphabet , 员工数量已经接近6.2万人 。 到2018年 , Alphabet员工总量超过了8.9万名 。 而在佩奇与布林于去年12月解甲归田之后 , 皮查伊正式上台 , 此时 , Alphabet的员工总量已经超过了11.4万人 。 其中 , 员工数量增加最多的业务是谷歌云和搜索 。 员工增长很快 , 但是管理非常糟糕 。 很多员工认为 , 谷歌管理层的好大喜功 , 他们似乎更关心员工数量 , 而不是业绩表现 , 这种官僚作风一在蔓延 , 谷歌公司文化濒于崩溃 。 比如 ,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 , 曾经以开放透明著称的谷歌 , 竟然也期望对敏感信息的访问限制在“需要则知道”的基础上 。 要知道 , 过去谷歌员工是可以查看公司所有文件的 。 但是 , 现在却不行 。 对此 , 谷歌首席律师肯特·沃克在谷歌内参《每日内情》撰文称 , 这家有21年历史的公司已经发展得规模足够之大 , 允许员工查阅几乎所有内部文件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 对此 , 谷歌员工认为这种数据限制策略不啻为“谷歌文化的彻底崩溃” 。 一位工程经理直怼沃克 , 称其言论傲慢且幼稚 。 他认为 , “需要则知道”的政策让他们失去了某种形式的信任和尊重 , 而信任和尊重又是在这里工作的重要内生动力 。 ”除了抱怨 , 还有行动 。 谷歌的码农开发了一个工具 , 员工可以选择在每次打开任何文件时都自动发送邮件提醒沃克 。 这种垃圾轰炸就是要抗议沃克对员工职业生活细节的控制 。 对此 , 谷歌管理层只能不痛不痒地在公开邮件里和稀泥 , 表示在数据安全政策方面 , 从未打算阻止员工分享技术知识和信息 , 也没有限制任何人讨论公司举措或提意见 , 只是有责任在符合数据安全政策的前提下 , 保护用户、业务和客户信息 。 双方各执一词 , 谷歌内部的还在冲突不断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