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产品经理思维:谈AI 时代的智能服务管理(12)

5、一些训练数据或模型能否复用?

关键看场景的重合度,比如智能管理的 3 款产品之间有部分模型可以复用,而外呼机器人跟智能质检的模型就无法强行复用。客户想要复用模型,其本质诉求无非就是降本升效。我们假设模型真的可以复用,也就只提升了 1 倍的运维效率,依然无法应对业务迭代的情况,而我们提供的【新语义发现】+【快速教育】工具却可以将运维效率提升十倍以上。

6、会话轮数是不是越多越好?

会话轮数从来都不会成为考核 Bot 交互能力的指标。关键是多轮会话的目的是要完成一项清晰的任务,还是完成一通闲聊?如果是为了完成任务,就要将场景尽可能收敛,交互路径尽可能缩短。聊的越久,越容易出错。

(四)AI 时代团队如何敏捷进化?

最后是一些关于敏捷的思考。我们团队是公司的一个产品研发小组,在 18 年 3 月上线 See,6 月上线 Pal,9 月上线 Learn,12 月份做出其他创新型产品,奔跑速度已经不弱于互联网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