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分叉币”生存法则:IFO能否触发2019新的投机狂潮?( 九 )

加密货币需要依靠流通和保有程度(即多大规模的交易者人群持有)来体现共识价值,或者说该币种在特定人群中被认可的资产价值、兑现某种服务的价值。

因此,能否进行交易?多大范围内能被交易者和社区成员认可?成了衡量加密货币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是否能够上主流交易所,也是分叉币在成长道路上被自然选择的残酷环节。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链得得App,目前交易所的上币费至少几十万元,主流交易所的上币费更是不菲。在上币之前,交易所还会考察一个币有多少人用以及影响力,类似于传统交易所的尽职调查。如果一个币的社区支持度不够高的话,主流交易所可能会拒绝其上币申请。因此,“上交易所”考验着一个项目团队的资金实力、运营能力以及用户数量和社区凝聚力。

即使上了交易所也不意味着一个“实力欠缺”的加密货币从此就可以持续敛财,无后顾之忧。早在2018年3月,为了确保用户交易的币种符合上币标准且拥有正常运行的钱包和区块链,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trex就发布声明并于3月31日下架 82个缺乏流通性的币种的钱包。之后,币安、OKEx、火币等国内熟知的主流加密货币交易所也纷纷开启下架代币的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