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无印良品频遭山寨与碰瓷,今天遭的心是过去商标布局欠的债( 五 )

“MUJI無印良品”在 2005 年正式进入中国 , 第一家门店位于上海 。 但其实早在 1999 年 , 良品计画就已经在中国申请注册了“无印良品”商标 , 但当时的商标申请数量仅为11件 , 并且只覆盖到了日化用品、服装鞋帽、家具、科学仪器、广告销售等少数几个商标类别 , 而在随后的几年中 , 这11件商标中还有数件因为未续展而失效 。

2001年4月28日 , 也就是在“无印良品”注册商标的两年后 , 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成功注册并拿下了中国商标“无印良品” 。 该商标当时注册限于第24类商品 , 目录下包括棉织品、盖垫、坐垫罩、 毛巾、毛巾被、浴巾、被子、被罩等家居产品 。 2004年 , 该商标转被让给了棉田公司 , 也就是此番诉讼中的最初的原告方 。

2015年 , 北京棉田联合下属的北京无印良品将日本“無印良品”告上法庭 , 理由就是涉及在第24类目录下使用了“无印良品”的标识 。 但在这次诉讼中 , 無印良品几经波折 , 不仅没能撤销掉北京棉田公司的商标所属权 , 还要给出60余万元赔款 。

据爱范儿报道 , 在一些商场里 , 山寨版无印良品门店从产品设计到店内装潢都抄得妥妥帖帖 , 以至于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 这种情况和小米生活“倒贴”小米本尊极为相似 , 但为什么前者输了 , 后者却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