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号岂能成运营商打劫用户的工具?( 三 )

\n

尽管早在2018年 , 安徽省黄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以侵犯消费者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为由 , 对设置靓号保底消费的三大运营商进行了处罚 , 但在现实中 , 围绕靓号所引发的纠纷 , 始终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 以至运营商的胆子越来越大 , 连万元最低月消费这样显失公平的霸王条款都拿了出来 。

\n

毫无疑问 , 靓号不是运营商的私产 , 只要不违法 , 民间可以自由交易甚至炒号获利 , 但运营商只能通过服务收费 , 而不应雁过拔毛 , 甚至变成“此路是我开”的劫匪 , 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作为主管部门 , 工信部是时候明确态度 , 对他们的内部文件和潜规则予以规范了 。 (宋鹏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