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考虑在公共场所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技术进步和保护隐私如何同步?( 二 )

\n

人脸识别技术背后有何风险?“目前还不能做到百分百的消隐 。 ”张军平介绍 , 有些技术公司宣称在获取大数据信息时 , 只使用部分信息 , 这样就能做到不泄露隐私 。 但事实上 , 如果存在安全漏洞 , 这些数据有可能被黑客恶意窃取 。 另外 , 还有可能被某些公司通过对不同渠道的数据进行组合 , 来获得更完整的隐私信息和用户的完整画像 。 不过 , 需要指出的是 , 人脸识别技术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强大 , 在远距离情和一些复杂环境里的识别精度仍有待提高 。

\n

“人们需要私密空间 , 监控本身可能会改变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状态 。 ”张军平说 , 假设有的人为了不被识别戴上口罩 , 表面上看只是个人行为的小小改变 , 但如果整个社会都发生这样的“小小改变” , 就有可能引发群体行为的变化 , 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伦理问题 。

\n

治理和新技术发展应该是同步的

\n

“未来 , 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伪造技术将挑战全社会的信任基础 。 如何趋利避害 , 使其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 是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目标 。 ”李辉博士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