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蹚出一条技术扶贫路( 四 )

被他们改变的养猪方式还不止于此。阿里的技术通过“钉钉”软件开放给了合作的家庭农场,这其中不少是贫困家庭。以前,由于技术和资金问题,普通农户养猪顶多养10头左右。现在他们跟猪场合作,每户一年可以养猪达500到1000头,如果没有疫情损失,可以拿到9万元到18万元不等的收入,一般能在3年内收回成本。

雷宗雄开玩笑说,他们是一群用代码改变传统养猪方式的“猪猪侠”。

为扶贫写代码

这群“猪猪侠”的扶贫故事并非孤例。互联网公司以其技术实力到贫困地区施展,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扶贫写代码,成为长期身处城市的工程师们的新课题。

运用过去面对数亿用户时的技术,解决一个贫困村庄具体而微的问题。看似“牛刀杀鸡”,实则成果喜人。

比如,村淘和阿里云的工程师们,在四川平武县的大山里,盯上了当地有着百年历史的高山蜂蜜。蜂蜜本身品质非常好,但养蜜蜂太辛苦了。当地山区一带容易滑坡泥石流,而公路只修到了海拔1500米左右的地方,剩下1000多米的海拔只能人自己爬上去。蜂农几十箱蜂在高山上,想看看情况就要爬一次;到了冬天,怕蜜蜂冻死,还必须把几十甚至上百个蜂箱背下山来,又危险又辛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