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蹚出一条技术扶贫路( 六 )

创新技术扶贫

眼前放着一瓶黄色饮料,上面贴着“MA沙棘”标签,这是沙棘汁。沙棘是古老的中国原生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这瓶饮料背后是扶贫新模式。

2016年8月,蚂蚁金服在旗下支付宝平台上线公益产品“蚂蚁森林”。用户通过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待虚拟树长成,蚂蚁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相关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截至2018年底,蚂蚁森林全球用户近4亿,累计种植超5552万棵,总面积超76万亩。

花时间种了“树”之后,用户对于果实自然倍加珍惜。2018年11月19日,蚂蚁森林平台上线了首个生态经济林树种沙棘,一天时间内,314万用户就将超过2.35万亩沙棘兑换一空。此后,超过2000万用户高度关注“可以吃的蚂蚁森林”,提出数百种沙棘吃法、用法。

看似简单的过程背后,其实是一种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技术扶贫新模式。

可持续,指的是一种类似于云计算的底层能力。它投入大,时间长,短期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影响深远。可参与,指的是开放阿里经济体的超级技术接口和平台能力,连接阿里经济体各单元、公益机构、商业力量、个人,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连接入互联网经济的协同网络。可借鉴,是指脱贫基于互联网和技术驱动,从脱贫项目中探索和凝练成可供参照的经验、模式和方法论,供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加以借鉴推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