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官方、发广告、索隐私:“高仿APP”为何能上架?|新京报快评( 三 )

据报道 , 高仿APP的产业链已相当成熟 , 不仅制作维护费用极低 , 还可以打通各个审核关卡 , 在应用商店上线 。 当然 , 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关于应用程序的开发 , 有知识产权层面的明确禁止性规定 , 所以那些无法过审上线的APP , 就转入地下 , 通过各种垃圾短信推送下载链接 , 以此来绕开监管 。

开发和运营高仿APP , 危害远远不仅是商誉侵权 , 骗取用户保险费、手续费等 , 而且已经直接涉嫌诈骗 。 即便是那些只是推送广告的仿冒APP , 要么是电信诈骗的重要引流端口 , 要么也是非法网贷平台的导流工具 。 除此之外 , 它们通常还涉及窃取用户隐私的问题 。

由于高仿APP的开发者和运营者 , 都是躲在网络后面进行幕后运作 , 加上受害者又分散在各个地方 , 存在属地管理的难题 。 由此导致风险和收益形成反差 , 高仿APP层出不穷 , 连交通违章、12306等平台 , 都有李鬼以假乱真 , 收割用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