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安全、体验、技术至上:刷脸支付这样走向我们身边( 八 )

在人脸识别技术首次上线之前,内部的UI交互迭代了十次、细节反复修改了上百次、蓝军自攻击演练不计其数……而且公司里的阿姨、大爷和快递小哥已经“不堪其扰”,几乎能叫出每一位工程师的名字,客服部门同事甚至以为工程师们做客服做上了瘾舍不得离开。

终于,在2016年6月30日支付宝首次开放人脸登录时,通过率从最初的45%上升到81%,比公测时高出了近一倍,同时60%的人刷脸耗时减半。

如今说出这组数字时轻描淡写,但李亮博士知道,那段魔鬼式优化的经历,对于支付宝团队来说,不亚于一出“出埃及记”。

此后肯德基上线刷脸支付,再到便利店,再到出行场景和市政、医院,支付宝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开始规模化的铺开了。从此刷脸的用户中有了记不住密码的老人、大采购时腾不出手的主妇、冬天不愿将手从手套中拿出来的外卖小哥……

作为用户,我们也开始发现,原来刷脸支付的便利程度,比想象中高得多。

AI产业化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当人脸支付一体机“蜻蜓”开始走入线下场景时,支付宝工程师们成为“攻城师”,他们提供了一个技术产业化的范本。而我们也看到,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断落地行业应用的今天,AI从实验室到现实世界的路径,可能要比其他领域更短一些。例如利用神经网络黑箱的力量,我们甚至可以将几个G的西瓜照片变成一个“西瓜品种拍照识别工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