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量级主播的音频经济体启示录( 三 )

归根结底 , 差异化和壁垒 , 还是在于内容的供给端 。

以市场上 DAU 排名第一的喜马拉雅为例 , 在喜马拉雅的战略布局里 , 主播是第一个核心 。

无论是 UGC 还是 OGC、PGC , 都绕不开主播 。 又或者说主播就是保持音频内容生产平台活跃度的 key word 。 好的平台是土壤 , 而主播则是种子 , 如果能得到平台充足的支持 , 就能在这里拥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 这刚好应和了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 CEO 余建军所说过的一句话:「喜马拉雅不是一个‘山头’ , 而是‘群峰林立’」 。

拿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讲 , 就像被称为有声界第一大 V 的紫襟 , 在八年前 , 他还只是 YY 里用视频直播讲故事的小主播 , 而后意外被喜马拉雅发掘并签约进行孵化 , 如今在喜马拉雅平台上 , 他主播的《摸金天师》点击量已经突破了 45 亿 , 1000 多万粉丝量不仅让他长期制霸有声领域的巅峰榜 , 更让他冲到了福布斯中国发布的 2019 年中国 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榜 。

喜马拉雅又是如何为主播进行赋能的呢?具体来说 , 喜马拉雅是以流量、分成、资本三大维度主播赋能 , 平台上的主播可以通过知识付费、广告、直播、有声书等多元模式实现商业变现 。 2019 年通过「万人十亿计划」 , 主播从喜马拉雅共获得 16.34 亿现金分成 。 一千万个主播在平台上不断提供原创内容 , 为保持平台活力源源不断地造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