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再见 共享单车大溃败的三大真相在此( 三 )

按照消费习惯,用户是先有吃喝玩乐的生活需求,才会产生出行决策,也就是说,用户往往先在美团点评上做完吃喝玩乐的决策,才会去使用滴滴叫车或共享单车。用完餐之后,同样,用户仍然是先在美团点评上完成支付,才会去叫车或使用共享单车。所以美团是上游APP,滴滴和ofo是下游APP,或者说共享出行平台要服务于美团这样的超级生活服务平台,超级生活服务平台比单纯的出行平台要更有优势。正因为如此,美团将餐饮和出行场景进行的有效衔接使美团打车在开拓新城市时能够带来轰动效应。同样,通过构建短程(三公里内)的闭环消费体验,美团旗下的摩拜单车也对缺乏更多应用场景有效衔接的ofo小黄车等共享单车企业带来冲击。ofo沦落到如此地步,跟构建的平台模式单一有很大关系。

最后,单车企业自身运营问题多多,始终没有找到盈利模式。

以ofo为例主要的是在自身运营上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以ofo为例,没有强有力的针对城市站发展的管理体系,运维管理粗放化,运维巡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走个过场;公司没有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此外,大扩张期间,ofo花2000万元冠名卫星,1000万元请鹿晗代言,公司年会上发给员工牧马人和笔记本电脑,公司领导被曝生活奢华等,都不是一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应有的行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