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退出国际猎鲸公约,可能反而是好事?( 二 )

2018年9月 , IWC在巴西开了两年一度的全体会议 。 会上日本提交了关于恢复商业猎鲸的新方案 , 据他们的算法 , 只要遵循方案就不会对目标鲸鱼种群数量有破坏性的影响 。 IWC承认日本的说法没毛病 , 因为小须鲸(在南极现存数万)的数量显然不算“濒危” 。 但会内的争议早已经不限于追求“可持续性”上;反对派干脆认为捕猎大型哺乳类是血腥残忍 , 是现代社会应当弃绝的行径 。 一轮吵下来 , IWC否决了日本的提案 , 重申国际委员会的目标是将鲸类种群数量恢复到工业革命前的水平而不是维持现状 , 商猎遂继续禁止 。

日本挨了这套组合拳后 , 在十二月退出了委员会 。

此后日本的猎鲸作业会收拢到自己的水域(沿海 , 以及其周围320公里经济特权水域) 。 至于该范围内的鲸类种群会不会面临威胁 , 专家们则意见不一 。 以北半球的种群数量来看 , 日本的捕猎不会构成问题 , 但朝鲜半岛和日本海附近还有别的濒危鲸种 。 虽然日本在十二月的宣言里提到会为捕猎设置上限 , “以避免对鲸类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 但又根本没给出计划细节 。

能了结这些麻烦的 , 或许还是消费市场 。 东大渔业学家Joji Morishita认为鲸肉生意眼下尚算有利润可图 , 然而产业的前景并不明朗 。 1965年日本国内能消费203000吨鲸肉 , 到2015年则只有4000吨需求 , 人们的口味和环境意识都在变化 , 选择鲸肉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 。 Cooke认为日本鲸肉产业会走上挪威的老路:不断缩减的生产满足着同样在不断缩小的市场 , 利润和成本慢慢接近持平 , 然后就再没有公司肯捕鲸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