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之死:为了10w+,你们要“杀死”多少“高中同学”?( 二 )

你觉得光是写农村娃还不足以激起你的共鸣?Well,我就来了经典的“双主角”戏剧结构,一正一反来点烘托:男主角就是“寒门状元”,生活轨迹是“出身贫寒-倔强生长-打破逆境-更大的困境-坚守初心-因病早逝”,女主角就是“我”,在“寒门状元”的感染下,也经历了心迹的起伏,从精神空虚的都市白领,到记忆倒带后悄然被感化,于是打算重新来过。

该制造的角色对立制造了,该煽的情煽了……大概是嫌这戏剧性得有些不真实,文章还精心设置了微妙关联——“寒门状元”不是新闻特稿人物,而是我的高中同学周有择;嫁接了很多现实场景——在北京白领集中地国贸的居酒屋里露着乳沟跟投资人聊天,“酒局接饭局,老师连前辈”的生活状态,投行大佬说话三句一个VC、五句一个PE,保健品忽悠人加盟赚大钱……这下你的代入感是不被盘得相当圆润,一点都不“干干巴巴,麻麻赖赖”?

都说“我有故事你有酒吗?”这文章留下的也是一个问句:我有故事,还是那么用力编出的故事,你有泪腺吗?如果有,你好意思不掉下眼泪以表感动?

若以传播量看,文章相当于给咪蒙的新媒体标题内容制作技巧培训班打了广告;若就信息密集度看,如果我是传播系老师,我的案例库大概也不会错过这篇,毕竟这篇集齐了太多传播要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