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之死:为了10w+,你们要“杀死”多少“高中同学”?( 六 )

这篇文章也是这样:渲染阶层差距,感慨都市青年的“行尸走肉”般生活,营造正直常失意、逆袭也无用的悲情,这些主题哪个拎出来都是严肃社会议题。可将其杂糅到一篇毒鸡汤文里,却并不容易自洽。所以,尽管作者行文手法很巧妙——明明要煽情却扮节制状,还来了句“谈理想三种人:傻×、骗子、去世的他”的提要以迎合公众“最怕老板不谈待遇谈理想”的反鸡汤情结,却仍改变不了,这不过是又一次贩卖焦虑生意的演练,和一场“骗易感人群眼泪和点赞”的智商认证仪式。

有意思的是,在我朋友圈里,有些人转这篇时,还写了按语:“现实张牙舞爪,总有人认真而高贵的活着。”“生活需要感动,是剧本也有其价值。”照这逻辑,那些在街头对老头老奶喊“爸妈”把他们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最后将“药”卖给他们的人也挺有价值的:他们也很认真,也是给了他人以感动。

这类毒鸡汤,本质上就是给人“喂毒”。看起来是说出了社会痛点,问题是,这些毒鸡汤党并不会给出解毒秘方,它不止会让人缴纳智商税,更会在人心里定制出无数个“罪恶模型”:那些衣冠楚楚的投资人是“罪恶”的,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是精神空虚的……最终,大家都需要“杀死”现在的自己,来一场精神苦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