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之死:为了10w+,你们要“杀死”多少“高中同学”?( 四 )

毕业两年,就能骗完投资人,套现走人;

毕业两年,就能露个乳沟,迷得投资界大佬胡说八道,这是在海天会所里面谈的生意?

毕业两年,就能混到电商巨头的P7……”;有人抠住细节不放:“主人公2013年高考,说高中时就读过《灵魂摆渡》,可这2014年才上线”,并顺着作者说的当年高考人数顺藤摸瓜,最后查无此高中……

与这些考据癖不同,我是对所有煽动性文字都保持本能警惕,而以我的经验,“全村供着上高中”也是知音体看多了后的浮夸想象,跟我所感知的农村隔了好多条街。如果这样都还能算“非虚构”写作,那我也可以不必脸红地说,我高中作文里的那些自己“听了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陈景润)的故事后洗心革面”的情节,都是真的,跟骗分数一毛钱关系都没。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背后的真相大概率是《一篇靠虚构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博10w+的故事》。说到这,写了多年评论没出几个10w+的我在眼红之余,也只能感慨一声:都是节操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跟收割10w+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