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后,互联网基础设施给抗疫带来了哪些「Plan B」( 四 )

当疫情再一次来临时 , 这些互联网基础设施正在主动多于被动地去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 在政府提供的疫情治理措施之外 , 提供一套能够起到补充作用的Plan B , 进一步提高疫情治理效率 。 甚至 , 在一些环节中 , 民众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为疫情治理贡献了更多个人的力量 。

01|信息通达

相比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 , 各类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在十七年后承担了更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责任 。 人们更习惯于在手机上收集疫情相关的信息 , 也能够从手机上便利地获取更为个性化的信息 。

在手机上 , 官方通报的信息成为了社交产品、搜索引擎、新闻客户端上随时可以查阅的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 。 腾讯提供的发热门诊地图上 , 用户能够直接提供到达最佳发热门诊路径的发热门诊地图 。 有了搜狗上的疫情同程查询工具 , 每个人都可以更简单地查询自己同程班次是否有确诊病例 。

提供个性化信息查询服务之外 , 用户还可以在腾讯医典、百度App的自诊手册中系统地查询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病因、就医、预防等结构化知识 。 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线的“辟谣”专区也为民众提供了更为及时的信息真伪求证途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