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跑分沦为娱乐,手机厂商需要负主要责任( 三 )

万物皆可跑分 , AI也不例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 就像百晓生要排出兵器谱一样 , 手机AI能力自然也要分出高低 。 数天前 , 知名评测机构安兔兔推出了全新的安兔兔AI测试APP , 意图“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 , 从而判断不同平台AI性能的区别” 。

与此前的安兔兔APP一样 , 这款AI评测应用的体积并不大 。 而根据官方的介绍 , 这个V1公测版中主要是针对inception V3和MobileNet-SSD两种神经网络模型 , 进行关于图片分类和对象识别的测试 , 并将这些转换为由SoC厂商提供的SDK支持的神经网络 , 如果SoC不支持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算法 , 则会使用TFLite进行基准测试 。

在测试过程中 , 我们采用自用的vivo NEX旗舰版进行这项测试 , 过程中 , 安兔兔提供了200张不同内容的图片作为题目 , 手机AI需要将其分类为“交通运输”、“电子机械”、“运动风景”、“动植物”、“食物”以及“其他”六大不同的类别 。

而在对象识别环节 , 安兔兔准备了一段600帧的日常道路短片作为素材 , AI需要识别出汽车、公交、卡车等不同的车辆类别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持续了不到1分钟的跑分之中 , 手机本身并没有出现温度骤然升高的情况 , 因此也不难看出其基本是模拟了常见的日常使用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