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兼容:主机厂商的一门重要生意( 三 )

如此一来 , 对于过去的游戏主机来说 , 要想实现兼容上一代的游戏软件 ,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在新主机里直接塞进一个上代主机的CPU了:比如说任天堂的Gameboy Advance(GBA)其实就内置了上代GBC的CPU , NDS里则是塞进了一颗GBA的ARM7主控 , 索尼在PS2里干脆将上代PS1的CPU“当做”主板南桥使用 , 而PS3(厚板)里也一样有那么一块完整版的PS2功能电路……

是的 , 想必大家们都能看出来了 , 这么一搞 , 乍看之下是“买一送一”了 , 但实际上带来的显然是硬件成本“滚雪球”式的上涨 。 而且 , 由于厂商们彼时还仅仅只是将游戏向上兼容性当做是新主机刚上市时推广的手段 , 因此也只会有最初的批次包含兼容硬件 , 而在后续的各种“改进版”、“轻量版”中 , 由于新主机的游戏阵容已趋完善 , 这一功能往往就会被取消:GBA sp、NDSi、薄板PS2和PS3都无一例外地降低了价格 , 也砍掉了向下兼容的能力 。

难道主机厂商们就没有更简单的、不用那么高成本的兼容手段了么——过去是真的没有 , 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

推荐阅读